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法盲、科盲……一类词的出现,觉得很新鲜,且有表现力,于是开始用起来了,但是也有一些人颇有微词,甚至斥之曰“乱造词”。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肯定也好,否定也罢,这类词还是堂而皇之地在交流中存在着,各类报章书刊、广播电视中,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词新语词典》(1989年)和几乎是同时期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补篇》也正式收进了这类词。说明它们已经被社会认可。这类词的产生反映了一些新词新语产生的正常过程——由生疏到熟悉、由别扭到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其数量是很少的,总共不超过二十个,即零、半、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可以列举穷尽(自然不包括繁体、异体和已经消亡的古汉语数词)。数词的意义也比较单一,一般大学现代汉语教科书,都描写得很简单,用“表述数目的词”一笔带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它的意义并非那么简单,往往有丰富的内容,有的甚至难以用简单的话说清楚。本文只谈谈“三”和与“三”相结合的一些固定词语。  相似文献   
3.
0、引言 01.《山歌》共10卷计383首,由明代苏州人冯梦龙辑集成书。据前人考证,冯氏从1609年就开始注意搜集了,明天启崇祯(1622—1644)年间正式出版。这是“苏州明代民歌总集”的一部分歌谣。它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苏州口语语音。这个结论从编者的几条注评中可以得到证明。冯氏在《看》中对“咦”字注释云:“咦,本当作又,今姑从俗,下同。”又,《私情四句》(也是全书第一首)《笑》中,冯氏明确标出:“凡‘生’字,‘声’  相似文献   
4.
近60万字的洋洋大书——《苏州方言志》出版三年了。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叶祥苓先生。叶先生原籍苏州,潜心研究苏州方言三十多年,执教语言教学四十年余。这本巨制宏著聚积了先生三十多年的心血,它也是国家65规划(第六个  相似文献   
5.
五月三日中午,笔者看电视节目,从STV中听到一位男士把“从容”念成“cóngróng”.无独有偶,几分钟后.CCTV“午间30分钟”新闻节目,一位女播音员把“龟裂”一词念成“guī liè”.据报载,我国电视观众多达八亿,CCTV和STV的播音员,把这两个常用的词语念错,确实不容忽视.在此,“咬文嚼字”一番,怕不是多余的了.  相似文献   
6.
仿造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途经。近几十年来 ,汉语仿词特别丰富 ,这有利于汉语词汇的丰富与发展。但近些年来汉语仿词失之过滥 ,特别是对领导人的常用词语普遍仿造 ,以至造成“千人仿一词 ,万人学一语”的情况 ,对词汇发展并不利。应该避免在仿词上赶时髦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诸暨话是8个声调而不是7个声调,主要根据是一般单字调分不清时,连读时就能很清楚地区别开。对连读变调的深入考察,不仅对处理调类问题有帮助,而且对语法结构、词性(体词与谓词,以及数词、量词等)的处理也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9.
诸暨话属南部吴语,其环围与该县行政区域大致相当,内部略有差异,但不大。它以明显的特征区别于邻县各方言。诸暨话的单字有八个调值:阴平 55 (例字)巴 夫阳平 35 爬 扶阴上 53 把 府阳上 31 马 妇阴去 44 怕 付阳去 224 骂 腐阴入 (-?)5 博 福阳入 (-?)2 薄 佛这些声调在连续时,有的要变调,有的不变调,有些变调反映出一定的语法意义。本文仅举变调与词性、词义有关的一些例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吴语诸暨话中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词——咕、咚.周边的人听到××咕/××咚,就知道讲的是诸暨话,可见其具有代表性.现粗略地介绍于下,并分析其内部的差异和与其相搭配的动词的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