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终极的源泉,架起了重返自然乐园和复归本真人性的诗意桥梁.这种神性书写暗合了世界艺术潮流的脉动,提供了某种具有未来意义的现代化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具有自觉强烈的乡村文化服务意识,其小说始终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于特定时代的乡村文化中挖掘问题,最终通过农民对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试图建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形态。这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为乡村提供了一整套公共规则、乡规民约和道德标尺,从而使得乡村成为一个富有意义的社会场域。这正体现了赵树理对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的乐观性建构,也使得其小说创作对当下文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初著名报人,吴双热坚守超然无执、独立自由的办报精神,不仅注重事实记载、求其客观翔实,而且极力彰显其大气超然的史识品质.他深谙"谐趣"在阅报者中固有的心理优势,以一种"诙谐滑稽做个鼓腹而游、含哺而嬉的老百姓"的心态,实践其办报精神.这种现代性的办报精神使得封闭保守、求稳悠闲的常熟人开始觉醒、蜕变,推动了海虞文化的现代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弄清和确定“学术”、“学术史”、“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之上,探讨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学科的合法依据、体系分类以及建构方法。要建构一门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学科,应该很好处理“目的”与“手段”(学术观念)、“疑古”与“释古”(学术操作)以及“诗的研究”与“史的研究”(学术批评态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一篇关于"集体劳动"的精神文本。小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借助"集体劳动"这一神圣的仪式化符号,委婉地传达出作者对于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强迫劳动行为和妇女解放之途的质疑和思考,从而对政治臆造幻景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观照和理性反思。而赵树理对于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镜像的乐观书写则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6.
沿着以下两条路径,即是否基督徒的作品就是基督教文学和是否非基督徒的文学作品就不是基督教文学,我们可以描述出基督教文学所包含的两种类型:基督徒作家创作的纯正的基督教文学和非基督徒作家创作的非纯正的基督教文学.前者以文学语言承载了基督信仰之言,后者则以文学语言认同了基督教文化精神.但两者都注重用个体的生命来关注和表现大生命气息,这也是基督教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基督教文学所遭遇的两大生存挑战使之至今还没有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它依然是一种等待别人关注的边缘文学.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一篇关于"集体劳动"的精神文本.小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借助"集体劳动"这一神圣的仪式化符号,委婉地传达出作者对于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强迫劳动行为和妇女解放之途的质疑和思考,从而对政治臆造幻景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观照和理性反思.而赵树理对于和谐的乡村政治文化镜像的乐观书写则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异地风情”的美学餍足、冷中有热的抒情个性以及绘画美的中国气派使得彭家煌小说具有坚实的艺术境界:平实而不平淡,简洁而不简单,自由而不放任,粗犷而不乏细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