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清代初期,山西祁县、太谷商人史太学、王和卿等3人,参加康熙在"准噶尔"平叛行动,目睹北方游牧民族对茶叶的嗜好和需求,萌发了在北方业茶的想法。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并在中俄蒙边界的"恰克图"建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中方称买卖城)。之后,一批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晋商,便进入福建武夷山区办茶,然后把制造好的以茶砖为主的茶叶,运到“恰克图”市场交易,获利颇丰。  相似文献   
2.
1949年我南下平江后,长期在农村工作,与贫苦农民"三同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解放初期的农民日子过得都很艰辛,每月我也只有几斤米的津贴,无力给予资助,只能按规定交足粮票和菜金。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3.
晋商在聂家市业茶成功,源于正确的经营决策、制茶先要将新采摘下来的茶叶从福建武夷山区运到汉口,途中走崇安、分水岭、铅山到信江的200多公里山路,要雇脚夫挑运,运费昂贵。再从信江码头装船到汉口,又有1100多公里水路,而从聂家市运茶到汉口,仅有约200公里水路。  相似文献   
4.
寻亲记     
刘佩仁,山西孟县人,今年86岁。1949年7月,我们一同从山西忻县南下到了湖南平江。他寻找65年前当时山西忻县董村救命恩人大兰香的故事传遍晋粤湘三省。  相似文献   
5.
"锵锵起锵起,锵锵起锵起……"1949年8月1日上午,一支南方罕见的秧歌队出现在湖南省平江县城的街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和迎接"四野"十二兵团七万子弟兵过境挺进三湘大地。高亢、激烈的锣鼓声驱散了老百姓心头的恐惧,震开了关闭十多天的商店和宅门,震掉了门上贴着"防空去了"的纸条,百姓们站在门口观看共产党、解放军秧歌队的表演,一群孩子还跟在后头学着扭秧歌步伐,久久舍不得离开。秧歌是陕北流传多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欢快易学,男女老少皆宜。  相似文献   
6.
草鞋情缘     
我出生在北方,儿时只见过八路军战士穿着用碎布条编成的布草鞋。1949年南下平江县后,才在店铺见到用稻草打成的真正草鞋。我初次穿草鞋是在1950年元月。当时,我奉命去长寿区检查文件收发情况,同行者小周是位平江  相似文献   
7.
整修南洞庭湖工程是解放初湖南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晋中南下干部领导参加的最重要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8.
宁书贤 《老年人》2013,(5):23-23
1949年7月18日,我们晋中南下工作团一大队三中队在"四野"十二兵团先遣队的掩护下,进入平江县城。很快,新政权成立了,齐寿良担任平江县委书记兼平江县县长,梁书文担任副县长,主持县政府日常工作。当时,新政权的首要任务是"筹粮支前",为7万多过境解放军提供所需的粮食。为了完成任务,梁书文经常深入到粮食生产区二区检查筹粮工作,在那  相似文献   
9.
从山西南下湖南岳阳至今已六十几年,在清明节之际,我们五名在岳阳的南下干部来到了烈士陵园。深切怀念在岳阳县康王桥镇"四·三惨案"中壮烈牺牲的年仅18岁的南下干部侯国珍烈士。  相似文献   
10.
火把     
火把是何物?我因出生在山西,年少时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南下到达湖南平江后,1950年11月,我受县委之命到山区参加土地改革时,才看到火把,并且听到了一些关于火把威力的故事。传说在土地革命时期,平江四乡上万农民举着火把,喊着口号参加“二月扑城”时,吓得地主官僚屁滚尿流,到处躲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