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启迪。韩国新村运动不仅仅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的社会伦理水平,如勤勉、诚信、节俭、自助、平等、合作等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新村运动逐步由政府推动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都是永远无法从资本和技术中获取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向韩国新村运动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的定位,一直备受社会乃至业界、学界的关注。因为定位的准确与否毕竟关系社会民生的和谐,关系到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定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支柱论";二是"基础论";三是"主导论"。这些观点在我国影响深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如果从房地产业的属性与特征深入探讨,就会发现房地产业并不特殊,本位的还原也就是一个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服务性产业,任何人为地"拔高、加重",甚至"贬低"房地产业的言论和行为,其实都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充满着“活力”,转移速度增快,转移规模增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以1978年为界,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至2004年两个阶段,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下予以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状态”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动态”表述,所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安徽省阜阳市转移的实例出发,对农村劳动力“剩余”、输出、就业、“回流”四种状态作一简短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一,农村贫困的根源在于不充分就业,而不充分就业在目前农村土地和其他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又以不充分转移为关键。其二,农村转移人员跨地区“流动”区域过于集中,劳务输入地边际产出明显,而输出地农业规模化生产却受到限制。其三,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环境与就业人员心态上存在严重“异化”现象,需从全民的道德素质和制度层面上予以改进。其四,近年内农村转移人员“回流”又以重返农业为主,在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体制下,农民创业更难。  相似文献   
5.
依据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Gustav Ranis)和费景汉(John C.H.Fei)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三阶段理论,从2004年以来剩余劳动力转移递减、城镇化进程趋缓、粮食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有恶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加以认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6.
人口多,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保护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工作,各级领导要自觉从国情、国策出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耕地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我们认为,切实保护农村土地必须同时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改进,逐步完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土地经营,同样需要改进和完善。在强化所有权,搞活使用权,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土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