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科学虽然存在着多方面的分歧与对立,有时甚至出现激烈的冲突,但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二者却都遵循着近乎一致的认知原理。成熟的宗教基本上都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神学理论体系,它们与科学一样,都是人类认知手段之一,都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为认知基点;都遵循认知的普遍规律;认知过程都兼有理性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3.
宇汝松 《江淮论坛》2008,(3):144-149
魏晋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生活于斯的士人常遭朝不保夕、身名俱裂的厄运,士林身心因此而备受煎熬.在维持士人生存及风度的艰难之旅中,魏晋士林与混乱的时局进行了长期痛苦的调适.历经愤世嫉俗的营生、放荡不羁的混世直至怡情自然的逍遥等一系列心路历程之后,魏晋士林终于从政治关怀、人生关怀的跋涉中.找到了一条超然物外的心隐之路.道家道教的终极关怀最终使得士人将身名俱泰的理想和潇洒飘逸的风度在魏晋特有的现实中较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想型的思维模式加上价值中立的评判原则,他强调现代工业资本主义是古代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基督教的理性锻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理想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理性化 人文精神=现代资本主义。他否认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未来,这是他片面强调意识决定作用所必然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克隆人是基因决定论的理论产物.基因决定论无论在理论形态、技术形态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困境,尤其在克隆人的形态上,由于片面强调克隆人作为人的生物性,忽视其精神和社会属性,导致了克隆人只有价值,而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人性.  相似文献   
6.
先秦“天人关系”经由最初的“天人相分” ,到“天人相通” ,最后朝“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发展。究其流变的主要内驱力 ,乃是因先民的宗教最高崇拜对象不断演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克隆人堪称现代生物科技最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它在理论、技术及现实运用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作为基因决定论的直接产物,克隆人使得生命孕殖主观化、无性化,亲子基因重复化、单一化,生命本身工具化、商品化。克隆人必将在日益异化的过程中丧失应有的尊严和人性。道教的自然孕殖、形神合一以及既注重生命的现实关怀,又兼顾生命的超越性诉求等生命文化内涵,对克隆人必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宇汝松 《船山学刊》2009,(1):148-151
道教道气相通、真空妙有的本体论及道法自然的运动观等义旨,奠定了道教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有序性、有序世界的可知性及有机整体性等系统理论的基础.从而促成了道教许多超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创见,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唯一最不极力反对科学的宗教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9.
道教道气相通、真空妙有的本体论及道法自然的运动观等义旨,奠定了道教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有序性、有序世界的可知性及有机整体性等系统理论的基础,从而促成了道教许多超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创见,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唯一最不极力反对科学的宗教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宇汝松 《唐都学刊》2007,23(2):44-47
佛教般若学与魏晋玄学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初入中土的佛教以此为契机而得以迅速传播。富于思辨的般若学在与玄学的不断交融中逐渐异化为玄学化的般若学。享有“解空第一”之美誉的僧肇大师致力于将般若学从玄学中解救出来的同时,从本体论、认识论、解脱论等哲学高度,为中国佛教建构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圆融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外来佛学从傍依玄学而一跃成为发展玄学、甚至终结了玄学;佛教也因此走上了真正中国化的独立发展道路,并开始反哺中国文化,推动了整个中国哲学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