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网络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信息网络的自身缺陷,以及管理不善,各种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面对信息化条件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思想管理创新必须走在前头,以它为牵引着力加速发展我军信息化,确保我军“能打仗、能打胜仗”。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中必须树立的几个重要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呼吸观念、喉咙打开观念、咬吐字观念和演唱观念。  相似文献   
3.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章丘市实施村民代表议事会情况的调查王嘉振牛余和安宝奇章丘市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如何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等一系列重大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认为就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学,即承认教育的成果——人才和科技成果是商品;承认教育需要开辟较目前的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更为广义的教育输出市场;更多地更大程度地按市场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人才结构、教学内容,按市场需求研究教育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对策。总之,形成一个开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学科集群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位因素、行政化的资源配置、高校的规划与战略、产业发展与集群演化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江苏省学科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苏南优越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区位因素孕育了学科集群的萌芽,实现了单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行政化的资源配置、高校的规划与战略推动和加速了多学科空间集聚和整合;产业发展与集群演化最终促使空间范围内的学科集聚向着动态聚合、有机联系的学科集群深化和演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国以来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两个"必须"时期及现阶段四个不同时期关于教育目的不同表述的分析,透视了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基于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一些缺失,本文强调制定教育目的要关注教育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人的价值、应体现开放和民主的精神、提升人的自身价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之后 ,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两手抓的思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有关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论述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最后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多源流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制定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多组客观数据指标所表征的教师思想素质、能力素养、资源配置、地位待遇等问题,在师德失范焦点事件的伴奏以及相关政策反馈信息的推动下迅速形成问题流;政府部门人员倡议、相关政策措施、专家学者利益共同体的回应汇聚成为政策流;强烈的国民情绪以及党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执政意识与理念构成政治流。三源流不断嵌套、互动、积累,在“耦合”之时,开启政策之窗,促成《强师计划》政策议程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天津城市史及华北区域史研究中,天津城市与周边地区集市(镇)关系研究尚属薄弱环节。作者以城乡经济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天津城市与周边集市(镇)间商品交流、工农业分工及人口迁移等初步考察,揭示了大城市兴起对区域市场整合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治理主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积累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方法等一系列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