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究不同时代具有"怀古"意蕴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怀古文学主题中似乎隐含着某种文化心理模型,这种文化心理模型制约着怀古文学主题的结构生成方式,同时也揭示了民族文化积淀的心理过程和内在机制,引领着民族精神的返乡.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初的苦难中,王国维着意于“人生之问题”的苦苦思索,为了寻求人生之“直接之慰籍”,王国维以叔本华、尼采等为参照,形成了“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境”说,建构了“势力之悟”的审美价值图式;而“境界”说则是对“意境”说中“意与境浑”这一最高审美层级的审美规定,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宋先梅 《天府新论》2005,(3):124-127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期,是主流文化士人群体文人意识最为浓烈的时代,文人更多地关注于自身拔节、绽放、凋零、陨落的生命过程,表达属于个体的、经验的,由形而下的生命事件而上升为整个人类命运的叹息和感伤."学究天人"的苏轼,敏锐地把握了这股时代精神的意向,并以"以诗为词"为突破,将这一时代的文化精神与词体这一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完美地挈合,反映着时代精神并规定着宋代写作文化的走向,奠定了苏轼作为词人在词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因此,对苏轼"以诗为词"的文体价值与文本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化所确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期许,决定了人学士社会化,政治化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与庙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三国演义》正是这种庙堂化的集中展示,小说将其旋转在以历史为经,以山林隐士地视角为纬的时空坐标上反复参照,揭示了这种庙堂化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崇高意义进行了消解和颠覆,小说的价值也在这一意义上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初的苦难中,王国维着意于"人生之问题"的苦苦思索,为了寻求人生之"直接之慰籍",王国维以叔本华、尼采等为参照,形成了"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境"说,建构了"势力之悟"的审美价值图式;而"境界"说则是对"意境"说中"意与境浑"这一最高审美层级的审美规定,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以绵延五千年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为载体 ,其丰富的精神道德资源 ,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性养成和人格塑造的道德教育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考查和探索建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一条通往德性之路 ,我们认为 ,应增强教育中的文化性、主体性、教育性 ,应建构动态、开放的教育过程 ,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氛围并对道德教育的时空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