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同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鲁迅生前,特别是一九三三年以前,鲁迅本人以及研究者们并未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之为杂文;一九三三年以后,特别是鲁迅逝世后,才逐渐将其命名为杂文。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杂文”命名并未提出质疑;近来有的研究者认为,用“杂  相似文献   
2.
拙作《鲁迅记事散文漫说》认为,鲁迅散文除《朝花夕拾》十篇外,还应包括鲁迅杂文集中一般认为是散文的十二篇。这二十二篇散文中偏于记事的十一篇,已在前文论及,这里考察余下的十一篇。②从作者与所记人物的关系看,除《阿金》记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和《无常》、《女吊))记自已儿时喜爱的戏曲形象外,其余八篇都是记与自己有交往的人物,分别考察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杂取材料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中心。作为以“论时事”、“砭锢弊”为任务的鲁迅杂文,越来越注意从报刊舆论取材,利用社会舆论来制造社会舆论。鲁迅利用报刊材料来写作杂文,经历  相似文献   
4.
(一)按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整体都是由许多要素(或部分)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系统。鲁迅杂文作为一个艺术整体,就是以其创作的宗旨、题材、形式、表现等基本要素来展示其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所谓鲁迅杂文的创作宗旨,简言之就是针砭时弊。对此鲁迅有两种提法:一是  相似文献   
5.
一、跋涉者的精神绿洲一九八二年,在彭定安五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力作《鲁迅评传》出版了。他送走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华,却迎来了自己学术上的风华正茂的岁月!是的,在鲁迅研究领域,彭定安既是一个新人,又并非一个新人。说他是新人,因为在我看来,《鲁迅评传》是他研究鲁迅的第一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说他并非新人,因为他不但于一九七九年出皈了《鲁迅诗选释》,而且早在一九五四年就发表过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在考察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发展时,不难看到,随着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后期杂文首先在题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直接推动着鲁迅杂文艺术形式的发展。在题材与艺术创造的关系上,歌德说过一句经验之谈:“创造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散文,广义地说,甚至是除诗歌以外一切文学体裁的母体。她孕育着文学体裁,一旦成熟,她们就会脱离母体,如小说,报告文学,杂文,散文诗等无不如此。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又是“单纯的”。所以,在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鲁迅以史家手笔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做了如下的概括: “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