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和难点皆在农村,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淮海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村官与在校生的法律知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和在校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明显偏低,分析认为这与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校涉法课程开设不足、相关部门的培训力度不够等因素有关。重视大学生村官及后备力量的法律知识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利于农村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及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习惯于"背理论"、"考理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基础"课立体化考核模式,使考核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立体化考核,要切实转变"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观念,克服在考核过程中的惰性心理,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4.
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一命题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对“法律”和“信仰”概念的不同理解。伯尔曼基于对20世纪美国社会现实的分析,认为法律与宗教荣辱与共,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还体现了人的正义终极的关切。伯尔曼是基于西方现代本体论的视角,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离不开素材,素材是课件制作的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关键在于多媒体素材的选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着其多媒体素材的选取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双主体、新颖性、典型性、补充性、易获得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而分思想是荀子的创新。分思想不仅是荀子礼学研究的主线,也是荀子思想的经脉。从"天人之分"到"性伪之分"、"礼之分",是破与立的逻辑发展过程,是"由分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合","天人之分"、"天人相谐"、"天人合一",这就是荀子分思想的逻辑终结。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百家的和谐法律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学术上一片繁荣。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法律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德法并行的治国方略,凸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而在学术上,他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