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的成见与刻板印象与女性自身的"负向自认",是女性真正解放路途中的一个悖论。女性的负向自认,包括"原发式"与"借助式"两大类型。前者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是由女性"社会性别"的弱势地位所决定;后者即可借助异性,也可借助同性,因而更具有女性自我心理补偿的学术价值。改变这种种不利于女性解放与成长的负向自认,既需要整个社会参与,也需要女性自身努力。女性自觉性的不断提升,是女性全面解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导致女性认识上的误区。这一误区,以"镜像"的形式出现,与现代女性逐步提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相称。要想走出误区,需要女性主体抛弃虚荣心,真诚地面对自我;进行换位思考,正确地悦纳自我。从而达到女性在适应中的超越及人格的健康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不少侨生参加伦理美学的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为伦理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从"永恒教育"的观念出发,强调善与美的辩证统一,强调"自我设计"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与侨生所居国的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对伦理学产生亲和力,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性别的差异。使女孩与家务相伴 20世纪以来,从世界各国教育状况而言,受教育的儿童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儿童入学率逐年提升,但是按比例来分析,便得出男孩入学人数比女孩要高得多。比如,就我国整体而言,在政府、社会各界及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良好实施,使得适龄儿童的男女入学率很接近。1999年男童入学率达99.09%、女童为99.04%.但是,从未能入学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男女儿童数量差异还是很大的。1993年,全国未入学的261万小学学龄儿童中有2/3是女童。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组成的,男女两1生的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所以,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特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始终作为一种“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甚至在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妇女的一生都在依附别人,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这种状况,代代相传,涉及到后代,连女孩也都深深地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的人格优化宋新军王金娥社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人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依赖于现代化的人格.既使已取得的现代化成果,如果没有具有现代化人格的国民支持,也根本不能巩固.人格优化就是对人格结构中的某些特质加...  相似文献   
7.
思政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 ,已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影响他们的发展与成才。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 ,着眼于教育者、被教育者、社会环境及三者的互动关系 ,分析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和特征 ,揭示其形成的原因 ,然而从三方面探讨其矫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