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30-134
作为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方的旅游者与作为供给方的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购买能力和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可以将文化旅游者分为四种类型;同时按照生产者是否为当地人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分为四种形式。这样分类可以找到旅游者与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选择,以及不同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差异性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市场是四川旅游市场的主体,而开发国内旅游市场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市场细分,从中选择目标市场。根据Crampon提出的基本引力模型,即从客源地的出游力,目的地的吸引力,两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入手研究,四川的国内旅游目标市场应为:四川、重庆、陕西、云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河北为一级市场;福建、山东、海南、辽宁、广西、湖北、湖南、河南为二级市场;吉林、黑龙江、安徽、山西、江西、内蒙古、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三级市场。  相似文献   
3.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要深化该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进行逻辑结构上的梳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旅游者购买西藏民族手工艺品的真实性动机,以及对真实性的具体理解,从而为真实性的研究提供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彝绣产业能增强小凉山彝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让特色文化产品发挥经济效益,让彝区群众吃 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分析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地位及特点基础上,重新审视旅游扶贫视角下彝家新寨中彝 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扶贫的角度对彝家新寨中彝绣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急需得到保护。调查人员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深入凉山州进行调研,指出在当前的保护中存在保护资金匮乏;对手工艺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传承人保护面过于狭窄;新一代的传承人培养不足;乡土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多元化的保护主体;扩大保护对象,实施全面保护;引入数字化技术,推进保护手段升级;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挖掘手工艺文化的价值,从开发促进保护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合作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边界共生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边界共生旅游资源的各个行政区域之间有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合作。要根据各方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程度及以前合作的基础,本着"平等、互信、互利"的原则,实行竞争性的合作,建立初级和高级两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指特定地域范围中人们共享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精神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旅游时代中,地域性的价值被凸显了出来,成为民族地区在发展道路上可以凭借的资源.地域性资源向地域性资本的转化是指依托地域性资源,开发相关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民族地区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参与世界竞争,争取自身权益,争夺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宋秋 《统计与决策》2011,(20):96-98
西藏民族手工艺品是西藏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的重要代表,已经对旅游者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民族手工艺品则通过向旅游纪念品的成功转化,实现并扩大了其经济价值,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同时也对外彰显、发展了民族文化。文章在对西藏旅游手工业纪念品市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