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国内法相比,国际法从未被固定于一部世界统一的法典之中,因而是一个更易于发展的法律体系。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其现代阶段,同传统国际法相比,现代国际法的范围更为广泛。从主体看,不仅国家是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和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主体,甚至个人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亦与传统国际法大不相同;从内容上看,现代国际法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它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趋势的加强已迅速向经济领域伸展。鉴于此,现代国际法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各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及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使得现代国家更加注重国际法。因此,从理论上对发展中的现代国际法加以研究,其任务之艰巨、意义之重大就不言而喻了。韩德培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法》正是这样一部探讨与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师指导研究生应具备职业精神。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归根结底是指导老师履行职责及训练手段的问题,并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科研管理体制。基于作者的个人经验,国际私法、仲裁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导师首先应敦促研究生明确目标,并致力于将研究生团队建成学习型组织,以推荐书目为入门捷径.使研究生逐步养成信守学术规范的习惯,学会收集、整理与利用资料,学习文献翻译技巧,习得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在此基础上,确定毕业论文主题、准备开题报告、写作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随着当代法学越来越规范、分工越来越细致,离开了必要的学术训练,基本上也不可能在学术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据已有的考证,国际私法学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少在1905年(清光绪31年),中国即不止一本国际私法著作印行于世①.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据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正中先生的不完全统计,就有12本之多.这一成绩即使在当代,也是骄人的记录.此后虽然和平时日少,离乱年月多,既有内战,又有外族入侵,但国际私法仍不急不缓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据已有的考证,国际私法学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少在1905年(清光绪31年),中国即不止一本国际私法著作印行于世。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据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正中先生的不完全统计,就有12本之多。这一成绩即使在当代,也是骄人的记录。此后虽然和平时日少,离乱年月多,既有内战,又有外族入侵,但国际私法仍不急不缓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书而不做必要交待,如同让人吃下一顿糊里糊涂的大餐,殊为美中不足.故此,梁西先生同我合著的<法学教育方法论--同读者讨论国际法研究、论文写作和课堂讲授等问题>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之际,先生要我写几句说明,我立即应承下来.一则,我既已附骥在先,又何惮再佛头著秽?二则,先生年逾八旬,目力欠佳,师母严禁先生伏案劳顿.我虽无七步成诗之能,出点力气总还是可以的,就权当效戏彩斑衣吧.  相似文献   
6.
仲裁协议独立性意味着仲裁协议独立于合同的存在、独立于合同的效力、独立于合同的其它条款。从独立性理论的起源、主要内容、法理基础及各国实践看 ,独立性理论的采用有利于完善仲裁管辖权和提高仲裁效率。同时 ,本文还分析了中国接受独立性理论的特点及立法、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会议室的墙上虽然张挂有李谋盛(1913~2004)先生的照片,但年轻的老师和研究生们恐怕大部分不知道先生何许人也.其实,先生离去的2004年"十一"长假,距今不过两年而已.事实上,先生退休已久,又住在校外,早在1990年代,外界就鲜有与闻.高校中众多的知识分子,除了少数机缘巧合成了学校的招牌或者自身就具有明星效应外,也多半如此,即使某人在某一方面曾经造诣很深,甚至达到大师级水准.这没什么好奇怪,毕竟,"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重视传统、文化心理的成熟仿佛是不言而喻,但是,此种现象又再正常不过.这真是一个悖论啊!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会可否在中国内地仲裁,其裁决应如何认定及执行,在中国仲裁界备受争议。通过对宁波中院有关裁定的分析,可发现其在裁判逻辑、法律适用与解释上的不足。该裁定将国际商会在中国内地所作裁决认定为非内国裁决,依据《纽约公约》承认与执行的做法,未从根本上解决此类裁决的国籍问题,并与我国加入公约时的互惠保留相违背。考虑此类实践难题的化解,以及近期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动向,我国仲裁立法亟待明确以仲裁地作为裁决国籍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2004年《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仲裁案件管理上,即与国际通行实践尽量保持一致。而在仲裁员管理上,则实行具有本土特色的严格管理。该规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仲裁界对仲裁国际化、本土化及民间化的探索,即国际化意味着采用国际仲裁界的共同规则,本土化意味着对共同规则的变通,而民间化则意味着要充分重视仲裁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内地与澳门达成的《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是我国首次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达成的关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协议。《安排》关于法院判决认可与执行的范围、程序和条件等事项的规定,为内地与澳门相互认可与执行法院判决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在具体规定上,《安排》仍存在不足,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对未来区际司法协助的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