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伤逝>承载着鲁迅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信息,既是对朱安命运的直接预言,也是对旧式婚姻生活的回顾与告别.据此,鲁迅对人物原型进行了艺术变形,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式塑造出了"子君"的形象,又以自己为基本原型塑造了"涓生"的形象.鲁迅与"涓生"之间的"镜像效应",使<伤逝>的主题具有自我审视与批判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基于对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弊端的切肤之痛和启蒙主义立场,鲁迅吸收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旨在铲除虐杀儿童、奴化儿童的封建传统教育,大力发展儿童自由独立的天性,以实现由"立人"而"立国"的伟大梦想。启蒙精神、"立人"思想和自然教育观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三大要素,它们互相依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鲁迅教育兴国的伟大诉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