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中国文化自觉的历程可谓曲折而漫长。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文化自觉苦苦探求。然而,时至今日,文化不自觉仍然是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觉。 一、文化自觉百年回省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巨大差距就显露出来了,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对手面前失去抵御能力,几千年历史中足以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丢失了“夷夏之大防”的效用,国家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这种情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认真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比较中西文化优劣短长,逐步从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中走出,开始以西方  相似文献   
4.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由变局走向变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崇高价值理想的内在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继承创新,凝聚全人类价值共识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有之义,构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依据、文化依据和现实依据。“共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突出特质: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重塑全球发展理念的价值共识,公平与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准则,民主与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5.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 ,世界已发展到全球化阶段 ,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已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国际背景。全球化进程呼唤文化自觉 ,新的文化论争需要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在并非由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 ,而只能是开放的文化天下主义 ;它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既有忧患意识 ,又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文化不自觉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到今天,现实中仍大量存在着文化不自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她对中国文化建设规律和"古今中西"关系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形成了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针和政策。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梳理和反思我国文化自觉历程,对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个必然"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了人们对"两个必然"的信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则为"两个必然"原理提供了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延安时期,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各解放区形成的优良作风和风范的集中概括。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永恒的价值,需要我们世代相继,薪火相传。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应着力弘扬其精神实质而扬弃其具体形式,并结合新的实际赋予其以新的时代内涵,唯有如此,延安精神才能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的信息网络思想大体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构建网络和谐社会;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加强网络党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深入探析胡锦涛信息网络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信息网络发展规律,科学探索中国信息网络健康发展之策,努力寻求以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中国全面发展之道,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南开学报》的支持下,我们以笔谈的形式汇集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承担者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