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胡以鲁先生在阐述我国方音演进史时,曾经这么论断:“惟闽、粤等沿海地濡染古中原文化也晚,距音声激变之北方也远,犹得保存其古音化石耳。”①诚如所论,语音是确乎存在着这种情况的。而在词  相似文献   
2.
替代字刍议     
陈澧说:“文字既作,意与声皆附丽焉.”(《说文声表自序》)本来,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抽象概念的认识,拟制文字形体,以寓语音意义,似乎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然而,我们对汉字系统作一古今比较,便不难发现,复杂的内部矛盾运动贯串于汉字演变流程,其中就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循音而易字,易字而托义.例如: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雅言、方言里存在着一种合音对应现象,即一些联绵词和与之相关的单音节词,以互变构词方式“合音词(声+韵)=联绵词(上字声+下字韵)”进行拼合或切分的转写。雅言与方言之间、某一地域方言内部、地域方言之间,都多有例证。本文认为,这种合音对应现象是一部分联绵词的成因,也为反切法由中国自创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