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既往的哲学解释框架,仅仅重视属人的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将必然属人的中介尺度,误置或排除于人的“能动的、类的生活”之外,使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理论,与实际严重错位和异构。在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中,人在占有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的同时,必然占有着第三种尺度即中介尺度。其内在根据主要是:中介尺度的人的占有,是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必要前提或条件;中介尺度的人的合理占有,是主体在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可能性空间实现价值目标的必然性根据;中介尺度的人的现实占有,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的必然性结果。中介尺度是人的第三种尺度的命题,弥补了既往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理论缺环,具有较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理解,具有显著的直接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介功能的全面性 ,表征于联系功能与阻隔功能的辩证统一。中介唯联系功能观 ,将联系推崇为中介的唯一功能 ,遮蔽了中介的阻隔功能 ,是中介功能规定的全面性的缺失。中介功能的存在方式、中介范畴的基本规定性和中介在实践—认识活动中的功能现实性 ,是中介阻隔功能的不同层面的确证。批判中介唯联系功能观 ,有益于确认中介功能的全面性 ,为中介选择提供方法论前提 ,对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外因互动机制的发生 ,是内外因作用的基础。既往的研究大多有所忽视的中介在内外因互动机制发生中的决定性作用 ,植根于逻辑与现实的一致性。在逻辑层面 ,没有中介 ,内外因互动等于“空洞无物”。在现实层面 ,内外因互动机制的间接形态必然以中介为根据 ,其直接形态规定于间接形态的转换和场态中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可使逻辑思维的偏差在整合基础上得以有效弥补 ,有助于研究生在现代背景下形成合理的创造思维能力。研究生要在自己的追求中 ,使中国传统思维的辩证基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合理而充分地表达 ,并以此为根基生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介:内外因关系的理论缺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外因都是对事物发展动力的理解。对传统的唯内因是事物发展决定因素的理解的超越 ,并未表明对内外因关系的质的全面占有。其理论缺环在于 ,对中介是内外因互动关系发生的决定性根据的忽视。在逻辑性层面 ,仅仅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等于“空洞无物”。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的逻辑发生 ,必然以中介的逻辑存在为前提。这里的中介 ,不是“一般的中间环节” ,而是统摄内外因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存在。没有中介 ,就没有内外因互动关系的逻辑发生。在现实性层面 ,内因和外因间接形态的互动关系的发生 ,必然以中介的实在为现实根据。内因和外因互动关系的直接形态的现实构成 ,以决定内外因间接形态关系的中介为现实前提 ,其发生规定于场态中介的实在。从“改变世界”的立场出发 ,没有中介 ,也就没有改变世界的内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思维的主导取向是辩证思维。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整体思维;二是对待思维。这种传统思维有助于博士生整合中西两种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由此促进创造性思维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权威依赖"——"人的依赖"社会的真理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历史"的真理,以社会历史为自己存在的历史.规定于社会的真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表达为不同的存在方式."人的依赖"社会的质是"权威依赖".在"人的依赖"社会,真理是"权威"的真理形式,"权威依赖"是真理"自已构成自己的运动"的现实性空间,"内在依赖"与"外在依赖"是真理依赖"权威"的基本形式,真理的"更替"依赖于"权威"的"更替".真理的存在依赖于"权威","权威"是真理存在的总体性尺度.  相似文献   
8.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4,2(4):59-63
歧见纷呈的发展中的技术哲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在"本体"维度无不指向"技术"。对"技术是什么"之设问作应答的"技术是……",作为经验命题仅仅限定于"现象界",谓词"什么"无法企及作为"本体"的主词之"技术"本身。只有排除谓词后的"技术是",才彰显着"技术"本身。旨在充分展示其全面内涵的"技术是"命题,经"技术是技术"达于"技术如何是技术",实现对经验命题主词作前提追问的"自行展开"的命题转换。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以人的"生命活动"为现实性基础,经"思"与"反思"及其交融,在"技术"是起来"的途中,推进着作为技术哲学"本体"的"技术"的思维建构,为技术哲学奠定着历史展开之基。  相似文献   
9.
非逻辑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组成部分,它内含着重要的创造性品质,这种创造性品质对于当代博士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术:人的发展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的“活动方式”的意义上,技术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人的生命空间是人的发展空间的“大限”,不仅作为人的生命空间原初前提的人的初始生成推动于技术,而且技术使人的生命空间延续或扩展获得着现实的历史性。人的生命空间与发展空间统一于由“物性空间”、“赛博空间”、“思维空间”和“意义空间”等整合建构的实践空间。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技术“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的发展的实践空间归结向技术。人的发展的实践空间展示着人的存在自由,人的发展的自由空间以自由时间为现实形式。自由时间的占有即人的发展的自由空间的占有,在直接性与最终意义上,赖于技术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