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教育应包括信息源、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为了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汉人口数量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至武帝前期(前202年—前130年),西汉人口由1300多万增长到3400万左右,是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武帝中后期(前129年—前87年),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全国人口进入增长停滞期,甚至显著下降,武帝末年人口减少到2800多万;昭帝至平帝元始二年(前86年—公元2年),社会较为安定,西汉人口又进入增长时期,并达到5900多万的高峰。但此数字,并不是西汉末年全部实际存在的人口数,而仅仅是以郡国为基础列入政府版籍的“编户齐民”。实际人口数应加上:隐匿人口,宗室、列侯及奴婢人口,西域都护管辖地区的人口及以属国方式管辖的少数民族人口。西汉末年人口总数可达6400万。  相似文献   
3.
崔波  尚新丽 《南都学坛》2000,20(1):24-26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为教本、移风易俗 ,尊老爱幼、六亲和睦 ,勤俭持家、以身作则 ,一向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来说 ,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正是汉民族确立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代。当时中国境内有很多少数民族,其中匈奴族是最活跃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汉初年,以长城为界,汉朝和匈奴形成了南北并峙的两大政权。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人口在110万~130万之间;老上单于至军臣单于中期,匈奴人口达到了鼎盛时期,由130万增长到150万以上;汉武帝到汉宣帝年间匈奴人口有60万左右,不超过80万;西汉末年恢复到西汉初年的1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6.
三国西晋人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局的动荡,从桓帝永寿年间以后到献帝年间,是中国人口数量不断急剧下降时期;三国中、前期(公元220-262年)是中国人口数量由减少到趋于稳定时期;三国后期到西晋太康年间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时期。三国中、前期中国的人口数量约有1900多万,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时的中国人口数量约有2400多万,西晋时期(公元310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数量约有3700多万。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汉羌时战时和,羌人不断迁徙.西汉羌人内徙主要安置在陇西、金城等沿边诸郡县,到东汉内徙羌人已安置到安定、汉阳等地,甚至迁到三辅和四川地区。羌族在秦汉时期大多已进入阶级社会,由于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已经走上了畜牧兼农耕的道路,手工业、周边贸易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