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明中叶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因与明朝庭政见不合受排挤,五十余岁时即退故里专治理学。罗钦顺是我省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其思想资料却是比较丰富的,实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里,我们拟就罗钦顺的《困知记》及其文稿、书信,谈一谈罗钦顺的哲学思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境界     
文明时代的文明人不能不读书,从读书与做人、阅读与理解、文本与意义、读书与境界几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读书的境界及其涵义.书是有生命和思想的,读书就是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其目的并非是要复制作者的什么"原意",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个思想重建的过程;读书的高境界就在于,要有自己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胜利进行,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窒息着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正在受到,冲击,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正在获得新的解放。这些都要求有新的理论思维水平与之相适应。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抱负有才能和毅力的人,当他在某一目标上受阻时,就会把精力转向别的目标,而且同样可以采下一个举世瞩目的“黄金果”。这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情。 由于大官僚们的排挤,在朝廷罗钦顺始终得不到重用,其革新政见不被采纳,才智得不到发挥。这就使他认识到在政治上是不可能实现其抱负的,因此就转而著书立说。这就是罗钦顺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革新家,而成为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今天,我们说罗钦顺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名著《困知记》。正是《困知记》一书,使他在历史上获得了唯物主义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直到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都只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以各种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去讨论人和人的异化问题.真正"现实的人"是在后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才得到完整的阐述,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科学的价值负载有一定的层次,并对科学负载的层次进行了初步的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说明科学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休谟问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认识史上,休谟问题是向人类理性提出的最大挑战。该问题的核心就是休谟对因果关系和归纳法所做的两个著名论证。休谟问题之产生,完全是由经验主义的原则而导致的。经验主义否认人类有能力突破感官的限制,主张人的认识只能封闭在自身的感觉经验之中。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要真正解决休谟问题,就必须跳出经验主义的牢笼。  相似文献   
8.
论思维方式的四种基本历史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式即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思维模式、样式的总和。它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的认识成果的内化。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相应的思维方式,根据历史上各种思维方式的时代特征,可以把它们区分为四种基本的历史形态或类型,即直观猜测的思维方式、封闭式和教条式的思维方式、机械分析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综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版《辞海》哲学分册在“罗钦顺”这个条目下面指出罗钦顺思想的局限就在于他接受了程朱的“理一分殊”之说,并引了他的“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一故皆备于我”一段话为证。此点我认为是不确切的,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价值的本质和本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星凡 《学术研究》2003,4(4):44-47
本文从创造价值论的构想出发 ,集中探讨了价值的本质与本体问题。价值即意味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目的性 ,意味着人对自身生存需要、愿望和理想的追求 ;意味着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结果 ;也意味着与人们的目的相一致的实践活动和手段的必要性。价值的本体也就是人自身。就价值出自人类认识和理解到的包括人自身及其活动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而言 ,它必须以人的意识或精神的活动作为前提 ,价值本身即是人的意识或理解的产物 ;就价值在于符合人的活动目的而言 ,人即是最终目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讨论价值的本体 ,必须区分本体和主体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