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颈肩部穴位治疗,取穴:大椎、天柱、风池、颈夹脊、大杼、肩井、天宗;试验组取穴同对照组,并在每个穴位上行温针灸三壮。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项指标,同组随访1个月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分值均上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试验组颈痛NPQ评分、颈椎ROM评分、颈部症状积分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温针灸效果均优于普通针刺;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在疗效稳定上优于普通针刺常规颈肩部穴位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