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川南都掌蛮铜鼓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川 《民族研究》2004,(3):85-92
在历史上拥有巨量铜鼓的川南都掌蛮 ,既是铜鼓的使用者 ,又是铜鼓的铸造者和铜鼓文化的原创者。都掌蛮铜鼓在使用、流传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伴歌节舞、媚事鬼神和夸富显贵、集众征战的社会功能 ,铜鼓是都掌蛮的神灵之物 ,也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都掌蛮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融为一体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 ,更从本质上表现出铜鼓文化是都掌蛮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向来具有兼收并蓄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外来文化传入,经过中华本土文化改造、吸收、发展,最终融入中华文化的事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与传统信仰相连续的宗教精神的反映。这不仅是出自宗族、家庭繁衍的需要,而且亦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抬头和社会安宁的反映。而《观音经》和《孝经》的相互吸收、融合,已达于默契的阶段,深入到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的地步,影响着世间的男男女女,新时期出现的强烈生育欲望、在《观音经》和观音菩萨的权威和神通下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老龄化规模也不断扩大。老年人生活、心理特点而提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如何减少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老年教育有利于推动个体再社会化,大批已退休的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继续为社会发展服务,而老年人个体的知识、技术、经验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活动,才能成为老年人群体和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从而富有更高的传授价值。同时,老年群体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以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来充实离退体的时间空白,不仅是老年人个人的事,而且涉及到社会治安、社会文明。国外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较快,较成熟,我们完全能够借鉴国外老年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教育投入不足等现实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老年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4.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 ,岩画是都掌蛮刻画在峭壁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5.
川南“都掌蛮”反明斗争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初开始,活动在四川南部宜宾一带的“都掌蛮”,因痛于明代地方官吏的大肆搜刮和明王朝的强化统治,连续不断地爆发了武装暴动和起义。明王朝对顽强反抗的“都掌蛮”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血腥镇压,及至万历二年(1574年),“都掌蛮”几乎被明军屠杀殆尽。“都掌蛮”打击明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川南少数民族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是明代四川少数民族反抗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这个问题,史学界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6.
西部高校作为西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融入西部发展、提升西部的经济,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审视高校在西部地方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资源、文化、新农村发展三方面探讨了西部高校参与地方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都掌蛮"消亡原因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政府为了在川南都掌蛮地区维护集权统治,对该地区强行实施改土归流,但因条件不成熟而遭到都掌蛮强烈反抗,置流与反归流成为当地民族矛盾激化的焦点,进而演化为镇压与反镇压的斗争,都掌蛮在反明斗争中遭残酷镇压而消亡.都掌蛮因明王朝强行实施改土归流而发难,最终导致其消亡.  相似文献   
8.
兴文县建制始至明末 ,县名县治几经更改 ,未见地方志乘流传。清康熙以来 ,由于统治者重视和提倡地方志的修纂 ,兴文县几度修志 ,有诸多传本散留后世。对《兴文县志》的纂修溯本清源 ,由此管窥清代地方志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灾难,灾难留给大家身体创伤的同时,也为心灵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尤其是对身体、心理都更加脆弱的老年人。阐述了相关研究背景,对地震后老年人各阶段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灾后老年人心理康复及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叙州府志》流传至今可考者 ,仅有清代康熙、光绪两朝所编志书 ,且康熙《叙州府志》已不见全书 ,更显《叙州府志》所存资料不可多得。考究《叙州府志》纂修源流 ,足见清代统治者对修志的重视和清代地方志的繁荣 ;探讨《叙州府志》中的“都掌蛮”史料及其价值 ,其以志证史之功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