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古代文明急速发展的时期,老子有感于人们面对诸多发展的困扰和发展带来的强大心理压力而无所适从状况,提出了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至深的容和生活态度和养生观。这一生活态度和养生观的理论基础是人须遵循道之容和常规生活,才能生生不息。容和的生活态度就是追求和谐、平衡的生活态度,即老子所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生活态度,从而保持心灵平静和心理平衡的状态。我国正处于经济急速增长的所谓“转型期”,老子的容和养生观对我们思考如何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在批判佛老思想和朱熹理学过程中,特别是经过“龙场驿之悟”,领悟到了道德的本质和道德之所以可能的根本条件—道德主体具有内心之自觉与自律,建立其以“致良知”为核心理念的心学思想体系,其批判精神及德性自觉学说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理性精神及强调主体自由的伦理思想近乎完全一致.虽然王阳明伦理思想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但他关于道德生活主要靠自律的思想及其认为德性生活就是习惯成自然的生活(知与行自然混成一体)之思想对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熹借用佛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理一分殊"新儒学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深入阐释了儒学之"格物致知"理论。他提出的格物与致知(格物与穷理)辩证统一的心性修养途径和方法,与培根等近代科学方法论大师提出的科学探索方法非常接近;但因其格物穷理思想建立在"理一分殊"唯心主义基础上,加之他不愿突破儒家伦理框架束缚之形而上学特质,他的"格物穷理"思想,终未走向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方法之方向。  相似文献   
4.
庄子意识到"道不可言说,但又必须言说"的二难问题,即语言既是表达道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表达道时又遇到重重障碍,故无法完全表达道。故庄子主张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解决此难题。庄子此主张并非是说完全不用语言表现道,而是主张进入忘我、忘言而与道同一的顿悟境界,即运用语言而不受语言束缚的"道进乎技"的境界。此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思想影响了自他以后许多文人雅士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方向,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发展。  相似文献   
5.
庄子哲学思想的相对主义倾向非常明显 ,我们拨开其相对主义的外衣 ,却可见其对早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忧虑 ,从而向人们传达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和对自然界其他物种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意识。庄子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环保思想、理念极其相似 ,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看似悲观的论调 ,却给世人一种警示 :人对自然任意妄为已经产生了众多生态危机 ,我们对自然再不知常、知止、知足 ,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将共同陷入绝境。  相似文献   
6.
人如何达于至善,是儒家思想从孔子到王阳明的主题。王阳明认为,人皆具“无善无恶”之纯善本心,并认为这是人皆可达于至善之前提和基础;但大多数人要长期经历在实事上磨练之“为善去恶”过程,才能达到 “物来顺应”、自在快乐的至善境界。阳明关于道德修养如何不断提升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