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中的美,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又是每个人天天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里暂不谈现代人对美的看法,就是古人亦有对美的精湛描述。先秦时期就有孔子所谓“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篇》)以及屈原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词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创西方唯心主义两大派美学,柏拉图提出“美的理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而把唯心主义美学推向新的高峰。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美学发展高峰。然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是美学的最高形式,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一个方面。中国哲学把道德原则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内在的社会性心理欲求,道德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实现。总之,一句话,美在于创造,人类在创造美中完善自身,社会在创造中向前发展,真正懂得美的人,并不是那些只重视享受美的人,而是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矛盾学说,揭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通过先秦时期哲学、汉--唐时期哲学、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必然把辩证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变”“常”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哲学范畴渊源与演变过程,充分地反映了古代哲学家们的继承关系。从先秦到近代,这些哲学家们一直围绕着这一课题展开争论,时断时续,从未停止过。关于“变”、“常”范畴的含义:我认为古代哲学家们讲的所谓“变”,即是指动,亦即是指变化、运动的意思。它主要是指时间的变化和物体在空间上的位移。其实“变”与“动”是相通的,当然也有“动”的含义。所谓“常”,即是不变的意思,也是静  相似文献   
4.
1.孟子十分重视国中之民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人民是一国之根本,是最宝贵的因素。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尽心下》)。孟子把“人民”同“土地”、“政事”一样看成是“三宝”之一。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必定要灭亡。孟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孟子对人民的苦难生括,寄予无限的同情。在孟子的论著中,为了想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着重地论阐述了发展农业、渔业、林业等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梁惠王上》)又说:  相似文献   
5.
惠施(约生于公元前三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八年)是战国时期的宋人,曾做过魏相。从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惠施不仅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而且又是一个博学的哲学家。惠施的政治活动时间,正是奴隶制度基本灭亡,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的时期。在这个历史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里,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在为自己阶级的生存与发展寻求理论根据。因此,在研究惠施哲学的思想时,明确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问题,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任继愈同志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中说:“惠施的‘合同异’的理论,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就会导出以下的结论:既然事物的性质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社会制度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这在客观上有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第一七四页)这就是说,在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书中,是肯定了惠施的“合同异”说在理论上是论证了事物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因而在政治上的作用就是社会制度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结论就是起到了“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这就把惠施的哲学看成是代  相似文献   
6.
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唯一办法是革命,这是进化论的必然结果。外国帝国主义是清王朝的后台,因而还必须驱逐一切帝国主义势力。陈天华要在中国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实质是建立代替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试论邹容的民主革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容(一八八五年——一九○五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又名威丹)。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少年时,他就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言谈议论,指天画地,菲薄尧舜周礼,流露出对封建纲常的叛逆精神。他曾经贸学于日本,是留日爱国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的发起人之一。归国后在上海参加了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的“爱国学社”,积极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自称是“革命军中马前卒”。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于受反动派的迫害和折磨,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著作有《革命军》。邹容是二十世纪初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8.
鲍敬言主要反对儒家的纲常名教,用无君反对尊君,也反对玄学。他由对道家思想的改造而走向唯物主义。他从天地本无尊卑的世界观出发,提出“无君论”;又从无君论出发,提出空想社会的蓝图。这种空想社会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颇有影响的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有其重大影响的。研究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都必须对孔子的思想作出正确评价。然而对孔子的评价,至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争论颇多,问题也很复杂,诸如孔子所处时代的性质问题,孔子的政治倾向即阶级属性问题,孔子的“仁学”和世界观问题,在学术界都有争论。研究这些问题,固然我们都要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出必要的结论。由于对马列主义理论掌握的情况各有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另外,由于历史悠久,时代离我们太远,有些历史的具体情况,我们今天当然也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我们觉得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对孔子的看法,对孔子的分析,我们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这对于评价孔子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太平经》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它的内容庞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鬼神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有些思想还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精神,其中的道教思想对发动、组织农民起义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