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人公赵阜,离休前曾任《辽宁日报》总编辑,现已75岁高龄。赵阜11岁参加革命,13岁入党,亲历了党内各次政治运动,对于1942年的党内“整风运动”,他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
吉卜赛(Gypsies)亦译“吉普赛人”或“吉卜息人”。是一个古老的、以游浪生活为主的并富有特殊色彩的少数民族。它源于印度的西北部,带有印度雅安人的血统。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迫使他们成为飘泊者,又由于战祸等迫使他们于公元1000年左右向西徙迁。(一说,十四世纪被蒙古人所逐而徙迁。)据法国历史学家、原巴黎市档案馆馆长弗·德·  相似文献   
3.
心祭     
一年前,在抗击非典斗争中,邓练贤、叶欣等同志不幸以身殉职。谨以此文纪念。  相似文献   
4.
《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论析○岸波世界名著《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欧洲大陆,成为亿万读者,尤其是年轻女读者们喜爱的读物。在我国,《简·爱》一直是畅销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审视,其中朱虹、方平两先生的系列文章最为醒目。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以其珍稀物种的地位、憨态可掬的外形和温顺的性格而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在中国与国外人民往来中充当着和平使者的角色,大熊猫谓之国宝,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
张成哲,男,67岁,全国劳模,沈阳铸造厂工人,在厂搞技术革新780多项,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价值一千多万元。被誉为“活着的孟泰”。1992年12月创立沈阳成哲群英实业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7年又创办沈阳劳模物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尤其是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以其雄浑有力、波澜壮阔之势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于是,文坛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出现了雨果、司汤达、大仲马、巴尔札克、欧仁·苏和福楼拜等这样一批文学巨匠。他们所创造的辉  相似文献   
8.
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发表,一扫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的混乱。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理论工作者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现实背景、所产生的恶果以及关于这场论争的实质。论文清楚地回答了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幻论我提倡唯幻论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推动历史的最大因素是幻想。这种提法有几分开玩笑,却又是非常认真的。这次的连载文章,就是根据唯幻论的历史观点,对20世纪的各种事件和现象进行考察。这之前,先简要说明一下这种历史观。说起来,拥有历史的只有人类,这是因为只有人类才是介意过去、心理上受过去牵制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人们有选择行动的自由,但人们又  相似文献   
10.
拙作《也论“伤心碧”》曾载于本刊1985年第2期上。现补一例证: 《楚辞·招魂》的末尾两句是“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又举另一说:“或日荡春心。荡,涤也。言春时泽平,望远可以涤荡愁思之心也。”从“或日”来看,伤春心,就是荡春心,伤与荡同义。但它作涤荡解释,不免偏离原意。远望千里而令春心摇荡,这才是确解。目极千里,怎么可以“涤荡愁思之心”呢?基调是悲愁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愁情婉转,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