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达 《民族研究》2004,(1):60-66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份子钱 )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对“尔普”的研究和分析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尔普”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由于文化变迁的原因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尔普”新形式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尔普”形式。“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其动力来源于彝、汉两族的互动关系。彝族社会中“尔普”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制是研究人类原始社会早期婚姻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把钥匙。语言学者通过对现行的亲属称谓制度进行语音上和语义上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原始意义,从而为研究原始婚姻制度提供材料依据。亲属称谓是反映亲属制度的,有什么样的亲属制度便有什么样的亲属称谓。亲属称谓随亲属制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复杂,但也不是永远不断发展的。比如控  相似文献   
3.
秦朝“书同文字”政策推动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书同文”发展历程,总结了“书同文字”政策制定、实施对推广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启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尔苏人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却存在两种族群认同表现。其中部分尔苏人认同国家把他们划入藏族,另一部分人认为尔苏人与藏族的差异较大,要求被承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认同表现除了用尔苏语与藏语的特征之外,还用尔苏人的沙巴图画文字和藏文经书来强调和支持各自的观点。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族群的重要文化内容,在尔苏人当中直接影响了族群认同的抉择。本文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角度对这种族群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Google等互联网上搜索,输入ethnogenesis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到英文Mayaethnogenesis、The Slavic ethnogenesis、Dayak ethnogenesis这样的用法.在著名的中英文翻译软件"金山词霸"上输入ethnogenesis一词,则会出现"人种形成"、"种族进化"两条中文释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历史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尔苏人的族群认同分歧情况,并从人类学族群理论建构论的视角对这种认同分歧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记忆对于族群认同建构的影响,指出尔苏人的族群认同是分歧双方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主观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徐迟根据“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创作发表了《火中的凤凰》。他写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盘,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本文的“涅柴”之意即来自上述寓意,用以表达荞麦在凉山彝族地区由盛而衰,继而在全球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又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8.
藏族尔苏人的宗族概念“德”( de )有“姓”的含义,与“德”相对应的是“潘策”( phantshie ),跟汉语的“氏”概念接近。研究显示,属于某个特定尔苏宗族“德”的人必然是尔苏人,然而属于某个“潘策”的人则不一定是尔苏人。尔苏的扎拉洼“潘策”里出现包括强烈认同藏族的“多续西番”的情况,由此带动该“潘策”尔苏人认同藏族。由宗族观念考察尔苏族群和文化认同建构问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尔苏人的“族群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彝语动物名词“性”的表达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语表达动物名词的性别,并不是像汉语在其词根之前加上“公、母”,而是有相当丰富的词素,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本文运用丰富的方言材料,试对彝语动物名词“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整理和探讨,希望有助于彝语语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