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饮食在地理区位上的表述是"菜系",而当以"族群文化"对饮食进行分类时,诸多的"民族菜"就已经端上了人类学家的"餐桌"。在文化旅游的背景下,为吸引游客进行"舌尖上的探访","民族风味"在原生状态的味觉传承中,又加入了"文化想象"的符号化流转,对饮食进行着符号化的表述与传播。文章以彝族撒尼人食物体系的符号化表述为个案,观察"阿诗玛文化"是如何在"厨房"与"餐桌"之间刻写食物的故事,呈现那个"厨房里的阿诗玛"。  相似文献   
2.
3.
以彝族撒尼人密枝祭神仪式的"标准"表述为基础,通过田野调查中密枝祭神仪式的"意外"表述的田野案例,分析在外来媒介物的介入下,民间仪式的表述变迁,探讨外来媒介物与民间文化表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彝族撒尼支系的密枝节中,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的,因为当地人认为女人是不洁的象征.而密枝节起源传说和田野现场表明,女性在密枝节缺席的状况已经开始悄然改变.作为传说叙事的主角和现代密枝节的参与者,女性作为一个权力主体,在密枝节中和神权、政权和经济权力一起,构筑出密枝节权力话语剧场,见证了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和"表述危机"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网络日志"与"民族志文本"在"谁在写-为什么写-在哪里写-用什么写-写什么"的系统性过程的描述,开始寻找"网络日志"成为"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合法性所在--以"自我反射"的方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思想变迁等背景下以"我"为主体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民族志写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时代的发展,在理解人类社会新问题的实践中,人类学家向传媒研究投射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由此生发了在传播学与人类学交叉领域进行的理论实践,即传媒人类学研究。从文本、技术和语境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传媒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无疑能为传媒人类学的理论本土化,提供系统的理论谱系和参照点。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与影视创作融合是影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弱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不仅为影视创作的创意、编剧、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带来了新的可能,也使经典影视作品高清修复成为现实,呈现出对人的替代由技术范畴向脑力范畴过渡、人工智能语言缺乏多元思维和情感、人工智能审美难以媲美人的审美及可能存在失控风险的特点.但二者融合后,作品同质化与类型化严重、版权难以界定、演员职业素养缺失等问题悄然而至.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影视创作应坚持以人的艺术创作为核心,增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演员艺术情感的塑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体、用、造、化”的“四字诀”所阐述的文化遗产“格致论”,包括“体”之“名、形、质、色、饰”,“用”之“人、地、事、用、价”,“造”之“材、具、序、诀、仪、艺”和“化”之“天、地、人、变、生”。“四字诀”是对“生生遗续”之概念体系所囊括的“生命礼仪、生态亲和、生计方式、生产技术、生业组织、生养制度”的“六生”体系的再阐释。“四字诀”和“六生体系”,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发掘,也是我们对符合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一种探索,期许此文化遗产“格致论”,对文化遗产之“传家”方法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无形文化遗产"和韩国的"人间珍宝"给非遗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取代了国内原本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与我国西南部接壤的泰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提出了"知识性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概念,并将之划分为七个领域。本文以泰国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对比日韩的保护经验,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媒人类学作为一门人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正在兴起的分支学科,从学科名称的命名,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的确立,都还悬而未决。本研究从人类学、传播学的学术谱系中,梳理了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背景进行辨析,论述了人类学研究中的传播思想和传播学研究中的人类学思想,并对传媒人类学的学科概念、理论叙述和发展阶段进行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