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席文 《当代老年》2009,(11):52-52
1、肉、骨烧煮忌加冷水 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聚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骤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代科学史成为职业领域时,接受科学训练的科学史学家用语文文献学工具或者考证手段分析文本,研究大人物的科学思想。到1970年,多数西方科学史学家接受史学训练,为外行写作历史。19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把研究从古代转到当代,采取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研究不出名的科学家、管理者甚至患者及其家人,并对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财富、权力、说服手段和受众进行分析。近来,科学史的研究焦点已经从普适的知识体转向科学的地方性文化。北宋学人的多才多艺、现代之前科学研究的费用、科学与文学的关系、患者及其家人对于疗效的感受等,都是值得人们结合常规进路和创新进路、智识史与社会史,深入开展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学工作不仅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某个现象,也比较同一种文化中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概念或习俗“自然”与“nature”;、“身体”与“body”,其含义并非一一对应,而且它们在中国和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也大为不同。西方天文学和医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大不相同。因而,理解一个国家对待外国科学的态度,需要考虑政治变化、新旧方法的价值、社会组织以及学习动机之类的因素。19世纪晚期,中国人对待轮船和蒸汽机车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社会影响的认识,以及官员们高超的外交手腕。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簇     
文化簇进路就是用所有相关学科来考察所有的相关资料,理解人文或社会科学问题。这种进路从给定问题存在于其中的文化的所有维度,如科学、观念、社会关系、经济、宗教、政治、亲属关系等等,来研究该问题。用这个想法可以发现,《授时历》受外来影响很小,是因为忽必烈保持不同族群之间的知识分离,好让自己享有多种选择的特权;北宋博学之士中,有科学思想者都担负着与科学相关的公务职责,而明末晚清的博学之士在科学上有创新精神者,多是考证运动中的名师;对李约瑟问题数以百计的不同回答没有导致任何有用的结论,其原因在于答者不明白科学革命并非一定导致社会革命;不二臣的惯例在宋—元转型期不重要,但在明—清转型期却盛行起来,这种反差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有趣问题。  相似文献   
7.
席文 《秘书之友》2008,(5):39-41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虽然有调侃的味道,但这话不无道理,因为男与女的组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随着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跻身职场中甚或进入管理层,女人管理女人的职场”女儿国”现象渐渐多了起来。不可否认,女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点,如敏感、多疑、善妒等,  相似文献   
8.
<正> 在讨论文明概念含义的过程中,一些同志“发现”十二大文件中关于文明概念含义的科学规定,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论述“不一致”,有“矛盾”:十二大文件认为,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与此同时,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根据这个概括,显然,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开始了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并取得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因而标志着文明的开始。而恩格斯则认为,人类只是经过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以后,才进入文明时代。根据思格斯的论述,文明似乎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于是,就发表了各种解决这种“不一致”、“矛盾”的意见。我们认为,上述的“不一致”或“矛盾”  相似文献   
9.
福建自贸区的建成给福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福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福建省对涉外旅游人才的要求将进一步严格,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从福建省高校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应从人才集聚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