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透析实施生育保险制度的局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学视角对实施生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别从宏观(包括人口转变规律、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三个方面)、中观(包括社会支持网络的变迁、保障女性群体地位、保障企业平等竞争三个方面)和微观层面(包括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的风险性、体现女性的生育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层层剖析,说明实施和拓宽生育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育成本的构成及界定准则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成本的研究可分为生育的家庭成本、生育的社会成本和社会生育成本研究三个时期.其中生育社会成本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儿童支付的各种支出,而社会生育成本是指超过适度人口给他人带来福利损失时的生育成本.从人的需求及需求系统理论出发.可以将社会生育成本看作生态成本、发展成本、安全成本和享受成本四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关社会生育成本的界定可以用木桶理论、系统论和以保障公平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思想的影响,后现代女权主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批判了以前的三大女权主义流派;批判已有的社会主体、历史、真理等理性的产物,指出女性地位的人为性和可争取性。同时,存在着争取女性平等地位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4.
庄渝霞 《社会》2014,34(3):117-144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上海市多性伴性行为的性别差异,接着从阶层归属、家庭亲属生活、性爱生活和性别规范四个层面对多性伴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建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性伴性行为中,“生理需要论”并不起作用;“资本运作”和“环境影响”取代“阶层归属”发挥显性作用;“婚内感情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时效性,“头两年之痒”和“七年之痒”并存;“越轨”性行为具有连贯性;性别规范通过中间变量(两性在社会、家庭和性领域的角色扮演)间接影响两性的性活动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以社会性别视角鉴别女性“性革命”成功与否,思考女性在性地位上是真正解放还是重新被奴役。  相似文献   
5.
生育决策不但事关个人、家庭需要,更是关系民族、国家的人口战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个学科对生育决策进行积极研究。从经济学学科对生育决策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成本-效益理论、外部效用理论、风险最小化理论及消费选择理论对生育决策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社会学对于生育决策的研究,主要包括传统文化论、生育需求层次论、性别关系论、生育文化传播与变迁论和多因素作用五个方面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提及生育心理趋同论、生育心理决定论、生育预期理论和生育动机层次论等理论。在评价国内生育决策研究的不贡献及不足之后,笔者认为目前还缺乏完整理论框架对生育决策进行研究,建议从跨学科角度对生育决策进行研究,以揭示生育决策的全貌,有利于人口调控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生育数量趋同行为研究的理论架构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数量趋同表现为一孩、二孩和多孩趋同。生育数量趋同受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影响,根据2000年福建省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物力资本,生育政策、生育文化、女性家庭地位、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对生育数量趋同行为产生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和个人条件,塑造良性的生育数量趋同行为,是事半功倍地解决人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创建女性学学科体系和设置女性学课程的初步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学学科体系包括认识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三个部分.女性学课程设置由四大块组成,包括理论部分、女性发展史部分、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而要想促进中国女性学发展,应该进一步推广女性学学士点、硕士点建设,着手博士点建设,解决"四无"问题;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应加强对已往理论学科的有性人和证伪批判,理清中国女性学科发展史;进一步创办女性刊物和加强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8.
庄渝霞 《南方人口》2006,21(1):41-50
目前学术界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出生婴儿性别次序先后与下一孩次性别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和女婴存在漏报、瞒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本文在对三大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先从生物学、计划生育政策、医学技术三个方面,而后从性别偏好,最后从女性地位低这三级递进的层次,推演和探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从而明晰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终极原因在于女性地位低这一事实。并努力从女性地位、男性偏好以及出生性别比三者关系上构造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渝霞 《社会》2003,(12):40-43
西方女权主义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理论概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女权运动是在18世纪末期,首先在法国爆发,然后从法国扩展到英国和美国。这一时期各国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也从一个侧面促使女性争取权利运动的发生;工业革命的进行为女性走出家门创造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思想和启蒙学说,如:天赋人权论、“自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