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智力和体力,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当科学的权威急剧膨胀变异成科学霸权主义,科学成为奴役人的工具时,却造成了人的困境。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科学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一种厚道的、有机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围绕后现代哲学关于"人之死亡"这一话语,回顾西方哲学对"理性人"的观念构建的历程,阐析后现代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理性人"及确立"理性人"的主体性与中心地位的批判与解构,"人的死亡"评析与反思,可以对死后之"人"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文化研究的三点思考庄穆1、文化研究应以人的生命作为最高原则文化就共广泛涵义是指人及其活动所创造下来的一切创造物;就其特殊的含义而言,则把文化看成是一定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心态。但从总体上看,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定的文化心态与其创造物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伦理中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元素,但当前中国学界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还是笼罩在西方伦理学的话语中.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在结论上具有革命性,但其逻辑进路欲在因西方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而造成主客分离、人与自然对立的情形下填平二者分离与对立的鸿沟,这种作为在理论层面上虽取得巨大进展,但在人们日常的观念、态度与行为,即在践行的层面上步履维艰.因为要把在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中由人独享的诸如道德地位、利益、价值与权利让渡给自然,使自然与自然物因享有道德地位、利益、价值与权利而获得与人类似的平等地位,从而成为获得人类尊重的理由或依据,这要在人类社会中施行着实不易.因此可以在当代生态伦理学中引入一种中国伦理元素,来探讨生态诚信的可能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福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现状(一)政治观现状对重大政治和理论是非问题的认识,多数大学生日趋冷静和成熟,少数大学生尚存有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态度上,肯定和担忧并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和态度,多数大学生抱积极、肯定、乐观的态度;在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有以下特点: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显层认同与深层困惑并存的矛盾心态;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等形…  相似文献   
6.
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现状如何?本文以大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切入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察和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三观”的现状及变化。一、当前大学生“三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对于当前大学生“三观”的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整体认识和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人生观现状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发展观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反,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家园悖论、生存悖论和文明发展悖论,照此下去,人类社会发展的结局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发展观视野下,我们要探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性,研究实现其统一的有效途径,唯此,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将自然时空延伸到社会领域,哈维在继承马克思时空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的时空观,并且更加强调空间的维度。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产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价值旨归,马克思的时空观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而哈维则是以辩证的乌托邦为价值指向。时空观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对马克思和哈维的时空观比较,可为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视角。  相似文献   
9.
体验的认识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我们尚难下一个明晰的哲学定义,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对人类在整个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体验这种认识方式尚缺乏详细的研究,同时也是由于体验这种认识方式本身所包含的模糊性、复杂性所致。人的体验活动,是人必须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人们在认识他们所处于其中的物质世界时,他们不仅是认知(一种运用各种逻辑手段和逻辑方法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认识途径),同时也是体验。但是与认知所追求的逻辑性(狭义上的)、分析性、实证性和理性不同,体验所达到的是综合性、整体性、直观性和非理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发展困境引起人们对发展的反思与批判,从而也引起发展观的转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这种转型的当代表现。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如果把“以人为本”当作人类中心主义的同名词,这样解读“以人为本”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发展观在价值变革上的需要。在生态世界观的视界下,对“以人为本”提出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