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2.
H村村民为Y某争取选民资格的选举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案例.此案例呈现出的行动轨迹是:危机引发民众创新期待--精英引导与动员--精英主导的村民集体参与行动--实现行动目的.这其中也相应地蕴涵着危机促动的行动发生逻辑、精英主导集体参与的行动运作逻辑、理性参与的策略选择逻辑.H村农民集体行动的结果,不仅实现了直接目标,而且促进了村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诱致了制度创新.本案例表明:底层社会行动在社会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具有积极意义,理性化的集体行动是取得制度创新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规则不确定下的理性表达——以浙江省花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浙江省花村村民争取Y某选民资格为例,考察了村民在规则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理性方式以表达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理性表达与规则不确定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常山县的"民情沟通日"制度是一项以民主协商为取向的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其构建的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商议性和互动性等重要特点.这种制度将沟通与协商引入民主决策过程,创新了村民公共参与的方式;将沟通与协商嵌入利益协调和整合过程,促进了村民参与的理性;将程序和规范引入沟通、协商过程,提升了村民公共参与的制度化.多元化利益需求、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以及地方政府和精英的主动推动是决定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表征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区域性格。围绕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社会权利导向制度环境的营造,以及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浙江省各地政府和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分析发现,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市场发育对于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并由此规定了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通过国家力量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是一种现实选择,但须注意其限度。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党带来机遇 ,又使我们党面临不同程度的执政风险和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防范各种风险 ,实现有效执政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是我们党必须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小丽 《学术论坛》2002,3(2):47-50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入了新阶段 ,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 ,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因此 ,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村务公开制度的演进与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村务公开制度的演进为切入点,对村务公开的运作进行梳理,并具体分析了村务公开实际运作偏离制度安排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村务公开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目标的最关键的内容.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村务公开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确保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复合性治理问题,防治工业固废污染环境势必要通过创新治理工具,优化治理机制,形成一种价值共识,提升协同治理行动能力。对“工业固废精密智控预警平台”的个案考察,旨在回答数字技术撬动并赋能协同治理的内在机理:一是以信息驱动赋能多跨协同;二是以整体智治赋能跨部门联合行动;三是以“事”为中心赋能“条”“块”协同。在未来实践中,数字技术赋能的协同治理需要谨防技术空转、协同表象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