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艺术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关于文学艺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的思想,是我们新时期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事审美创造和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理论的意义以及艺术生产的历史形态;其次,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艺术产品的双重属性即审美属性和价值后性及其相互关系,最后,研究了达到艺术生产把社会放在首位,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几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争论最多的“尺度”问题入手,论证人的对象化的劳动实践,就是把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创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的实用对象和审美对象。文章还指出,美的问题不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强调要区分物的物质属性和物的价值属性,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关系中的存在物,它以意义、价值的方式存在。另外,文章还认为,功利的善和愉悦的美都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只有对象中有活生生的人之感情的形象显现,才能成为审美感受、观照和体验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最近,蔡仪同志在《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题》一文中,就这个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不少新看法,又引起了进一步的讨论。蔡仪同志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论点呢?首先,他认为:“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的所以是典型人物,不仅是个别和普遍性的统一,而是以鲜明生动而突出的个别性,能够显著而充分地表现他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这个“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普遍性”,蔡仪同志称为典型性格的基本之点,也叫“性格核心”。  相似文献   
4.
审美:尺度、属性、规律、价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集中表现在内在尺度、审美属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关系五大问题上的分歧。只有坚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克服旧的直观机械的唯物主义,运用感性对象性的实践理论和对象化的方法,从关系中去探讨美,才能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评新红学派     
“新红学”是“红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何看待“新红学”,不仅是一个对“红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派别的评价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今天的红学研究。这个派别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值得重视。一九五四年对胡适新红学的批判,在“红学”发展的历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就是批判了实用主义,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开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楼梦》的新阶段。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批判运动除了存在偏离学术讨论的倾向外,就学术本身来说,也存在缺点,就是对“新红学”采取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否定态度,对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缺乏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对于学术考证,也没有强调要分清科学考证和实用主义考证的界限;还有一些批判文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