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玛窦现象是晚明时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社会文化现象。士庶人等重其人、读其书,众多文献记其事,乃是这一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西学东渐的实质推进,利玛窦的个人魅力,晚明社会的和谐氛围,以及学风士习的猎奇搜异是这一现象形成、持续的根本原因。利玛窦现象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昭示出晚明社会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2.
明朝后期,东来欧洲殖民者力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打破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政治格局,从而以外部力量动摇中国人的华夷观念.取消夷夏界限、否定中国中心论、质疑传统夷夏标准、主张多层次向西方学习等.开始成为一部分开明士大夫的思维新取向.此一倾向不仅与晚明启蒙思潮、实学思潮紧密结合,最早践行了前魏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而且对古代中国人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称作佛郎机的葡萄牙是最为明代中国人所熟知的欧洲国家.明人之佛郎机认识已经涵盖了葡萄牙的不少方面,其中关于地理方位、人种归属、火器战船、殖民扩张以及物产风俗之认识已经达到一定深度.明人佛郎机观相对于以往华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既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而且对明朝中后期之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交通是人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一切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历来受到各个时期、各类政府的高度重视。交通史研究也因此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明代是一个交通大发展的时代,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交通设施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套较前代完备的制度与方法。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却相当匮乏,除对明代驿运系统、京杭运河以及区域性道路交通有些研究之外,对于明代交通设施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资金投入、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对明代全国范围内交通设施管理的整体研究等,都还未有专门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5.
伴随欧洲势力东渐,以佛郎机、红夷大炮为代表的欧式火器日益成为晚明军队的主装兵器,此对与冷兵器相匹配的传统筑城体系提出了改良要求。面对频频出现于东南沿海的欧洲坚船利炮,晚明地方当局修建新式铳城,装备大型火器,保卫海疆安全。而耶稣会士的不断来华,又使中欧军事文化交流成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识之士不仅千方百计借鉴吸收欧洲军事筑城技术,而且还在一些地方试验推广。从而使晚明军事工程改良打上一定程度的欧洲印记。  相似文献   
6.
张廷玉《明史.地理志》向以体例严谨、言简意明而著称,堪称正史地理志的上乘之作。但其中的疏漏讹误似亦难免。以《地理二.山东》中的辽东地理为例,经据有关史料校读考证,中华书局点校本之相关部分仍有讹误十余处。其致误原由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以16世纪后真正全球历史的起步为契机,以东来欧洲人传播的环球新知为助推,晚明时代的环球视野初步显现.新思想、新观念亦由此生发并有所成长,其中包括质疑中国独尊地位、呼吁向西方学习、开发利用世界资源、警惕来自欧洲的非传统威胁等.晚明思想史领域的这一思维新动向是中西互动的逻辑产物,应该给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庞乃明 《求是学刊》2005,32(3):109-116
明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是明代中国人认识欧洲的重要媒介。明人通过利玛窦的中文著译、访谈辩论、书信往来、物品馈赠与展览、修养学识展示以及宗教布道等方式获得欧洲信息,初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欧洲认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利玛窦传递的欧洲信息真实与虚幻同在,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甚至误导了明人之对欧认识,对此应该给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前代认知基础上,明代中国以东来欧洲人为认知媒介,第一次以欧罗巴指称欧洲,第一次以天主教指称欧洲宗教,第一次描述记录欧洲数十国家和上百地区,第一次多方介绍欧洲先进科技文化,第一次揭露批判欧洲海外殖民扩张,对欧地理认知实现重大突破。但又存在地理信息质量不高、认知内容轻重失衡、认知成果难有实效等内在缺憾。  相似文献   
10.
耶稣会士来华前,明代中国人的华夷观念大体局限在传统范围内.耶稣会士来华后,其温文儒雅的学者形象、广泛传播的宇地新知及其刻意倾销的欧洲文明,逐渐成为动摇晚明华夷观念的外来文化力量.部分开明士人由此认识到,中国既非天下中心,亦非天下最大,更不是世界文明之唯一所在.取消夷夏界限、否定中国中心论、质疑传统夷夏标准、主张多层次学习西方等,开始成为他们的思维新取向.此一思想倾向虽然不是晚明时代的主流思潮,但其思想史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