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1.
战国时期的农具,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无论在质地上、种类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特别是牛耕的出现,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不仅直接为当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对后世的农具变革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评一生清正除奸而功败垂成的王允康德文王允,字子师,东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出生于并州太原郡祁县(今祁县南)一个世代在当地州郡做地方官的家庭。王允“少好大节”①,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志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一次,太学生著名领袖郭泰(字林宗)见...  相似文献   
3.
儒家名篇<礼运>由于种种原因,古今学者多认为是孔子或其门人真言.本文通过<礼运>与荀子学派观点多方排比考订,发现<礼运>的内容与荀学主要体系大致相同,两者有直接的关系.<礼运>在传承过程中,受到荀子学派之<易传>的明显影响,可见<礼运>出自于荀子及其后学.  相似文献   
4.
论春秋战国之际“孝”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孝”作为一种观念,至迟在商周之际即已出现。但那时“孝”的内涵与后世颇不一致。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施孝对象之范围有一个明显的收缩过程。西周时期,施孝的主要对象包括如下几类:一是考妣、先祖;二是宗室、大宗、宗老;三是兄弟、朋友、婚媾。而到春秋时,施孝的对象则仅限于考妣、祖先(铭文中多称“皇祖”),而其他如宗族、大宗、兄弟等都被排除在外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