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通过与普通话“造”的对比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东北方言动词“造”的语法及语义特征。文中着重指出其在语法上的独特性:状语、补语、宾语的类型复杂;通常用于完成时态;不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并阐述了其在语义上的丰富性,如义项大致可分为三类,修辞效果突出及对宾语、状语、补语具有语义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汉语普通话的轻声是一种弱化了的音节 ,但是有一些轻声音节的读音却发生了反向的异变 ,即本文所说到的重音化。重音化主要表现在两类词上 ,一是音响度低的语气词 ,二是非词尾性后轻语词。轻声最初是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出现的 ,这一语法手段的类化却超出了其本来范围 ,导致了一些音节读音与表意需要的冲突。语意上的强化需要直接促成了异变的发生。异变的结果是 :响度低的语气词向高响度转移 ;一些非词尾性后轻语词有从轻声中向外逃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