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西文化建设与发展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这些创新的模式主要有:特色文化品牌化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开放创新的文化发展模式、"一体多元制"共建共赢模式、"文化保护工程"的建设与开发模式等.广西应综合地运用这四种模式,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不断推进广西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广西发展资源型经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粗放型增长、总体效益不高、短期行为及产业循环经济程度低等问题,面临着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与模式创新.为此,应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生态型资源经济体系,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资源经济转型,推动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而选择合理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提高广西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加快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对此,广西应着力完善或建构如下几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模式、科技兴农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百色市右江河谷宣传文化网络建设的模式,走的是一条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管的公益文化建设新模式,它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要求.从其价值取向、主体体系、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治理范式契合当下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现实需要。借鉴和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与治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方式上的整体性转型和民生导向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整体性治理也为创新乡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模式,克服农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提高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可行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关系是随着社会发展及社会关系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和价值内涵,中国学界对这一本质内涵的认识也日益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做好民族地区农业支柱产业的选择,是发展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和必然选择.分析农业支柱产业对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指出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要立足本地的责源优势,充分利用包括西部大开发在内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的农业支柱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广西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成功地实现了在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区位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和战略地位的转换。深刻认识和定位好广西在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区位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和战略地位,才能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治理变革,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推动乡村治理变革;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诸多动力源中,农民的需要及其新变化是更为根本的原因,也是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理由之一,应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予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在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创新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可选择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产业园区模式、产业集群模式、特色产业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产业延伸拓展模式以及技术进步推动模式等,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