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宝瑄创作的话剧《立秋》,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近三年来,连续成功演出三百二十余场,影响所及不仅是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而且走进了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引起了世界性的震撼。本刊特此发表一组评论,以期引起专家学者展开更为广泛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本州的腹部有一个县,叫做歧阜。歧阜处于本州的中心位置,从这里往东就是关东,往西就是关西,正居枢纽之地。颇令歧阜人感到骄傲的是,日本今天的全国人口重心点,也恰恰在歧阜的美并村。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下面做一个支点支起日本的版图,正好可以保持平衡。歧阜人说自己住的地方是日本的心脏——就如同兰州人对中国说的那样,因而在蚕形的日本地图中部赫然绘出一颗红心;又说这里是日本的肚脐,所以在美并村建立了一座“日本之脐”塑像。歧阜境内发源而又纵贯歧阜的一条河叫做长良川,川在日语里面就是河的意思。长良川由日本的“横…  相似文献   
3.
朱绍侯同志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和农民战争作用问题》(见《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说:“现在有的同志为了强调生产斗争,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性,而把生产力在历史上所起的决定作用,改为动力作用,否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其实这样作未必会真正提高生产斗争、生产力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戏曲起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为了能够使讨论深入一步,这里先对于研究现状作一大致的勾勒,以便确定我们沦述的基点。 1.有关戏曲起源诸认识。关于戏曲的起源,古代曲论家留下了一些论述。归纳他们的方法,主要是从两种途径为戏曲探源:  相似文献   
5.
西域戏剧文化东向探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戏剧文化东向探迹廖奔一、引言在人类文化史上,曾经产生过四种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印度、希腊、中国。这四种文明,都为人类戏剧的衍生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温床。当这四种文明在其传播过程中相遇而彼此交汇时,就存在着戏剧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可能性。四种文明最初相...  相似文献   
6.
廖奔 《河北学刊》2001,21(2):33-39
诗词曲三者皆由歌唱而来,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形式、风格、意境方面的差异,归其原因,形成的时代先后有别,随风气转换、口语转型、曲调变化而发生变迁。汉唐文人佑作歌词通常采取齐言形式.是为诗。晚唐文人照民间曲子倚声填词,是为词。宋金诗人在据曲填词时模仿民间情趣与格调,写出浅俗直白、风格诙谐的词,是为曲。诗庄,词媚,曲俗;诗含蓄,词委婉,曲率直;诗真诚,词动情,曲调侃。从诗到词到曲,日益从对外在物象的描绘过渡到对人类社会的关切,从对自然的关注过渡到对人世的倾注,从对客观世界美感的把握过渡到对日常生活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时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的产生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应是元代,但未能讲出多少可靠的根据。南戏专家钱南扬先生在三六年曾发文认为“本戏当出于宋人手”,在近年来的著作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和《戏文概论》等书中,仍持这种看法,也未能在学术界引起讨论。 推定南戏《错立身》的时代,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不仅仅作品本身是研究早期南戏的珍贵资料,更主要的是它还牵涉到一系列其他作品的产生时代问题。在《错立身》第五出里提到了二十九种传奇名目,如《杀狗劝夫》、《破窑记》等,如果按《错立身》是宋人作品往下推论,那么这二十九种传奇就都将成为宋朝的作品了。 因此,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有作进一步考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七七级走向绿洲廖奔历史一刻不停地走过去了,抛下了一个个内蕴复杂的概念,悬在它的坐标尺度上,让没有经历的后人费心解索。老三届、六九届、七七级都是这样的概念。六九届早有作家王安忆用一部长篇小说为之泣解,老三届也有学者余秋雨为之索隐,惟独七七级还没有被征引...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看过的话剧里面,<立秋>是给我留下心灵震撼的悲剧作品.它的震撼力来自它深邃的立意、厚重的内涵、发人深思的人物刻画和精到完整的舞台结构,来自它为人物所构设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性,这些共同构建了它的美学品位.  相似文献   
10.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人格模式、生活模式中得到多角度的折射,于是,有率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