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家台秦简《归藏》是一部筮占书籍,书中有一些卦名与《周易》中的卦名相同或相近,占卜结果却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发现,两部筮占书籍在各自成书时人们的占卜动机、占卜目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周易》成书应晚于《归藏》,是较《归藏》更加高级、更为实用的一部占卜书。秦简《归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筮占书籍的源流与易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资料,书中记载的许多神话故事、传说时期以及三代的传闻、历史故事,为我们订正其他传世典籍、梳理某些故事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延娟芹 《社科纵横》2008,23(10):114-116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穆公时期的秦国国力达到自封国以来的最高峰,这与穆公能够有效处理国君与国内卿大夫之间、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为秦国的崛起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国内国际环境有重要关系.秦穆公对和谐理论的成功运用为我们今天加强国际之间、国内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对于这部书,不少学者视之为杂拼、杂凑,与同时代产生的《荀子》《韩非子》等古籍相比,《吕氏春秋》颇不被重视。《汉书·艺文志》首列杂家,并且阐述了杂家的特点是有益于王治。从此,《吕氏春秋》有了自己的学派归属,这部著作独特的编选标准和编排方式,也印证了班固关于杂家特点的认识是正确的。自《汉书·艺文志》之后,历代目录书籍的诸子类中均著录杂家,杂家作为独立一家的地位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4.
延娟芹 《社科纵横》2005,20(4):158-159
从《晏子春秋》的情节入手考察此书,本文认为本书虽然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的整理,有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部分章节来源于民间,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了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土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两篇祝祷辞,《诅楚文》与《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诅楚文》作于秦楚蓝田之战前夕(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是秦国欲发动鬼神的力量以战胜楚国,在神灵面前数说楚王罪状、诅咒楚王的文字。《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的作时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至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之间,是秦骃因自己病重而向华大山祈祷自己能够康复的文字。两篇都属于祝祷辞中的策祝一类,前者祷战,后者祷病。两篇都对前代祝祷辞有一定继承,但同时又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辨析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秦武公钟铭文>与<史记>的相关记载,推断<秦子簋盖铭文>中的秦子应该是出子.铭文中的"姬"姓女子与<秦武公钟铭文>中的"王姬"系同一人,她是宪公的正夫人、出子的生母.出子被称做子,既不属于子爵称子,也不属于"公侯在丧日子",而是秦国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产物.由这件簋盖铭文可以推断其他几件秦子器亦为出子时作.  相似文献   
7.
田猎类赋是汉大赋中重要的一类。前入论述这类赋的渊源,都归结到《诗经·小雅》中的《车攻》、《吉日》二诗。但是从《车攻》、《吉日》到大赋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却少有论及。事实上,秦石鼓文是二者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在二者之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秦国对西周文化的吸收以及秦国尚武好战的社会风俗是石鼓文产生的深层原因,石鼓文创作时期秦国的社会背景是石鼓文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延娟芹 《社科纵横》2004,19(1):106-107
本文就老子思想中历来被认为消极的三方面作了辩析 ,认为这三方面均体现了老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并不消极。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椰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在于他处于庸君谀臣的夹缝地位,在不同场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深受齐回开放、乐观、多智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