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孔令仁主持,着重讨论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等问题。一、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与会学者首先对“近代化”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与其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具体地说有三个层次:生产力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机器生产取代个体手工业生产;生产关系的近代化,即建立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的封建生产关系向已建立在近代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化过程,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山东各级党组织相应党的号召,积极扩大党的力量发展党员,但党的基层组织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中共山东分局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在1943年对农村党支部进行分期整顿并取得显著成效:与党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相结合进行整顿,确立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树立了党的领导威信;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巩固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山东抗战时期党支部整顿及经验对当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借鉴是:领导重视、全党参与、突出重点、以典型实验带动全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有机融合;将深入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得到群众赞同、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作为评价检验党建工作特别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健全党支部委员会,培养党支部独立领导能力,树立党支部的权威,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新时代农村党支部在村级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的农村政策贯彻实施、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的经济改革是清朝中央政府在内忧外患压力下开展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改革没有能够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从经济改革本身来讲,实施改革的主体清朝中央政府权力和权威的缺失、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恶劣是经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张业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两个相互配合的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共产党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但在敌后战场上,也有一些国民党军队和行政系统存在和活动。本文拟就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概况、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革"初期山东的文化批判分为两个阶段。1965年11月《大众日报》转载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1966年4月为学术批判阶段。1966年4月到6月为政治批判阶段。第一阶段的批判严格控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学术讨论的特征。第二阶段由学术批判转向政治批判,由学术界、教育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并开始对本省人物进行点名批判。山东省级领导人对"文革"的态度与自身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整个"文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常常为历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1948年到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内,刘少奇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建性的意见。这些探索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