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违约责任产生于合同债务的不履行,其本质是法律对违约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所保护的利益包括期待利益和信赖利益。随着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发展,尤其是附随义务的产生,违约责任的保护范围呈不断扩张的趋势,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趋势应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维护社会秩序 ,实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将这一原则引入民事程序法中 ,探讨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尤其是在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与审判实践中 ,诚实信用原则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事损害赔偿以全部赔偿为最高准则。违约损害赔偿以期待利益为最高赔偿范围,同时应接受可预见性的限制。侵权赔偿范围包括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应接受因果关系的限制,并应逐渐扩展至债权和纯粹经济上损害。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法治不是单纯依靠立法和自上而下的推行就可以发生效用的,道德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法治和道德同为社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法治的作用是外在的,不能及于人的内心;道德是内在的、观念层次上的,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等来调整社会关系.当前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表明,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启动人们内心的道德资源,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事实契约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事实契约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般契约条款和强制缔约制度,主张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仅因事实过程而成立契约。这一理论与传统的“意思契约”理论是不相符的,因而受到批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在合同判断上重要的不再是当事人的真正的合意或意向,而是他们作为有理智的人被认为已经同意或预期的事项。合同从形式化的意志理论中解放出来,责任、激励、救济成为合同法研究的主题。对事实契约理论的解释力也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保险企业退出市场尤其是被宣告破产,将成为我国保险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经营的特殊性,为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应加强对我国保险企业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研究,完善保险公司整顿、接管、破产等的法律规定以及保险合同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