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欲望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兴起之时的社会状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美国消费社会初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领先人物;女性消费表现出三大特征:炫耀消费、替代消费和身体消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消费着商品也消费着“自身”,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特殊景观。但她们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两难处境之中,小说中的女性消费现象也反映了作家德莱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的<命运交叉的城堡>中采用小说的形式探讨了叙事文学的理论,他把整部小说写成一篇关于叙事文学的寓言,同时又以这样一种实践拓宽了小说创作的领域.文章着重分析了这部小说对叙事文学中种种问题的暗示和解决,如叙事情境、叙述和阅读行为、意义的产生、叙事传统、叙事前景等.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经雷马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提出以来,为比较文学引进了新的研究视角,创辟了新的领域和境界,但在很多方面也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首先,跨学科研究使比较文学学科本身形成了无限的扩展性,从而让学科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不再存在;其次,跨学科研究也容易使比较文学研究形成对"文学性"的丢弃,对"可比性"的忽视,使文学文本沦为其他学科的研究资料;最为严重的是,它漠视了比较文学学科所要求的研究对象必须具备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或跨文明等"跨越性"。  相似文献   
4.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5.
《项狄传》叙事结构的重心不在于故事的相对推进,而在于其大量的离题话。这些离题话的组织形式显示了"观念串连"理论的影响。根据洛克的观点,人在醒着的时候,在思考和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头脑中都会产生"观念串连"现象,"观念串连"现象是人的存在的体现。文章认为,洛克所指的三种"观念串连"现象,在《项狄传》的离题话中都可以找到例证,洛克的观点可以用来解释《项狄传》的离题话,说明小说叙事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7.
唐代的强盛使唐人拥有更为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对理想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精神。奋发进取无疑是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但这只是唐人精神面貌的一个方面,在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另一面,还有另一重精神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有昂扬壮大的气势,却充满了悲伤忧愁,基调低沉感伤。从帝王、人臣、士子、平民等多个层次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迷惘失意、困苦无奈的情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剖析了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在《抛锚》、《诺言》、《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中对"偶然事件"的利用及偶然事件在小说中所造成的"蝴蝶效应"。迪伦马特着力渲染偶然小事的"蝴蝶效应",实际上是想探讨偶然性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偶然性与人类理性的对抗。  相似文献   
9.
语言功能不仅是语言学家独占的研究领域,现代一些西方作家也常潜入语言学领域,以语言的功能为作品的主题,探讨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特别"功能--创造"事实"、摧毁记忆.语言,无论是对过去的假想叙述,还是对未来的假想叙述,都有可能成为"确凿的事实".因为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激起情感,而不只是描摹真实,是使人信以为真,而不只是给人事实.  相似文献   
10.
伦敦郊区在传统英国文学中常被视作贬义的空间.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流散族裔的纷纷涌入,郊区的文化景观开始发生变化.小说《郊区佛爷》中,作家哈雷夫·库雷西通过描述主人公克里姆的文化身份寻找之旅,打破了英国小说中郊区的固有形象,解构了郊区和城市的二元对立模式.他试图用郊区来塑造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不仅证明了郊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多元文化的生产地,也揭示了流动、多元的文化身份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