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本文仅就计划经济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向来被认为是圣洁的精神生产领域里,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具不具有商品的属性,到底是不是商品?人们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不承认它具有商品的属性,在政策上不把它当商品对待,曾一度造成学术书刊出版难,而一些可出可不出甚至根本不该出的“畅销书刊”泛滥的局面,应该说给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现在也不能说这个  相似文献   
3.
布尔巴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用数学结构这一概念来统一划分数学,并用公理化方法演绎整个数学体系,其本质是认为数学理论统一于结构。这是典型的现代性思维范式,也正是后现代主义者所批判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由于结构主义观点不重视特殊的数学技巧和具体的计算,其理论体系也就难以涉及需要大量特殊证明方法和计算技术的领域,不符合当代数学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一种形式,生产力本身的革命则是解放生产力的直接形式。邓小平同志说:“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①生产力革命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社会生产力不仅仅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反映生产的社会性质。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不反映社会性质的生产力是抽象的而不是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在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力共同发展时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  相似文献   
5.
韦奇、时珍二同志在《关于社会需要与价值决定》一文(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5期)中,对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部门总商品价值总量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对我和陆晓明同志的商榷意见,归纳为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且提出了价值决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读后很受启发.但对此文的根本观点仍有不同看法,这里就韦奇、时珍同志的三点回答和价值决定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下面,对韦奇、时珍同志回答的三个问题,作些进一步的说明.(一)关于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在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不决定价值这个问题上,过去,我在和韦奇、时珍同志的讨论中曾指出过,主张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在价值决定的因素中,拌进了供求因素.韦奇、时珍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再次重申:“社会总劳动根据确定的需要在各生产部门进行分割,是生产领域的问题,而市场供求则是流通领域的问题”(《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5期第58页.以下凡引此文的地方,只注明页数).根据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社会总劳动根据确定的需要在各生产部门进行分割”的结果,就是各部门的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  相似文献   
6.
透过后现代独特的对话视角,不难发现数学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思想观念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反思到超越,再到逐步重构的裂变和聚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功能由解释自然下降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逻辑体系,并进一步完成对理性基础的自我解构。当代数学和数学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1981年《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上的韦奇、时珍二同志的文章《关于劳动表现为价值和价值决定》中,重新提出了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决定价值这个问题。他们说,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决定部门商品的价值总量,而且也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而断言商品价值是由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统一决定的。我觉得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很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韦奇、时珍二同志商讨。  相似文献   
8.
对改革劳动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探讨张俊青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非欧几何的诞生瓦解了人们关于数学是客观真理的神圣信念,使数学从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数学直觉主义和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从正、反两个侧面说明数学形式理论内在的局限性,数学命题的逻辑真也是可望而不可即。数学的这两次自我解构与后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叛精神不谋而合。由此,具有统一性、普遍性特征的经典数学发生裂变,呈现出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全部为社会所占有,不存在商品经济,人们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是:全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分配单位,社会直接对每个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