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论“文贵形似”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宋、齐梁诗歌创作中的"文贵形似"倾向,体现了对诗歌客观逼真地描绘事物外在色彩、形状、姿态的重视,也即对诗歌绘画美的自觉追求,意味着诗歌本质观和抒情方式的重大改变.由于那些精妙的"形似之言"往往就是"传神"之笔,所以"文贵形似"就不仅仅是对"形似"的看重,还意味着对"传神"的追求.这一诗学现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人往往既是创作者,又是理论家、评论家,对文学与书画都有较精深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中往往将文学与书画联系起来,相互比较.这种融会贯通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更深入地剖析文艺现象、解析文艺作品的内涵,便于找到新的研究视角、拓展研究视野.当代文艺学要走向繁荣,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诗书画打通的传统,尽最大的可能去打破专业的壁垒,避免专业划分过细带来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3.
诗文应“以意为主”是魏晋南北朝作家和理论家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却常常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丰富、新奇、精细、巧妙、深刻、高远、有余味、古等是这一时期人们在立意、构思上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克锋 《现代妇女》2010,(6):F0002-F0002,F0003
  相似文献   
5.
张克锋 《社科纵横》2004,19(2):89-92
司马迁的情感世界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冷与热。他热切希望建功立业、留名后世 ,他热情饱满地从事着本职工作 ,热烈地憧憬着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热情地讴歌和赞美他神往的社会、政治和理想的圣君贤相、英雄、士人 ,即使在饱受屈辱的情况下 ,他也没有放弃对实现远大人生报负的信心和热情。同时 ,他一直用冷静、理智的态度观察着历史、现实、思考着历史、社会和人生 ,对待着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艰辛和屈辱。在面对人生的不幸、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政治的腐败时 ,他表现得异常冷峻 ,也时时透露出心底的一丝寒凉。火热的激情和冷峻的心态交织在一起 ,在失望中满含着希望 ,在悲凉中孕育着激情 ;在盛中看到了衰 ,在热烈中保持了冷静。这就是司马迁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以闲情为主题的赋都具有"劝百而讽一"的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前人皆认为是由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礼教原则的束缚.然而事实上,汉末魏晋时代是一个儒学崩溃的时代,反礼教蔚然成风,士人普遍重情而又以理节情,这说明闲情赋的"劝百而讽一"并非是"以礼节情"的结果,而是个体生命的本能冲动与有利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欲求内在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是一个不愿屈服于任何强权的压力、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 ;是一个在困厄面前不愿低头 ,也不灰心丧气、甘受屈辱、承认失败 ,而是隐忍抗争、自强不息、发奋有为的伟丈夫。司马迁的抗争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对隐忍就功名者的赞颂上 ,也不仅表现在他自己隐忍就功名的实践上 ,而且还表现在对一切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的赞颂上。  相似文献   
8.
书法家有意识的以自作的诗文或他人的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对象,创作供人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书法与文学自觉交融的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现象是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它一方面表明此时文人已将“写字”看作是一种脱离实用的审美活动,另一方面表明文学对书法具有很强的影响和渗透力。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而产生的书法作品,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书法作品,而是一种书法和文学艺术融合为一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从而与文学相互交融的现象,在书法发展史以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东汉以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被理解为孔子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理解为以"川流不舍"来象征时光流逝,表达对生命短促的感伤情绪;宋儒则在承袭汉儒基本喻义的基础上,将川流不息的特征看成是"道体"、"天德"的具体表现.通过对一句话的阐释史的简略考察,可以从中窥见学术思想嬗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秦理斌具有扎实、深厚的书法基本功,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端庄中寓奇崛、雄健中见灵秀,拙朴而又巧妙,厚重、质实而又与飘逸、洒脱的个人风格。其深入传统、注重性情的自然表现、不唯新是求的创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