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定是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之一,其概念是理解这一要择,造成分析上的困难.本文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权法之争问题上,中国人存在二元的思维模式。中国法律传统中“政道”理论的缺失和宗法伦理的过度渗透都影响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目前,我们对权力问题的学理研究与法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犯罪有增多的趋势,从原因上讲,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因素。在预防、减少乃至杜绝大学生犯罪问题上,高校应发挥主要的作用。其次,大学生本人也应学会自我调适和防范,把引发犯罪的诱因消灭在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法治建设被学者们公认为政府推进型的法治模式。政府从1986年开始进行普法教育,可是在 农村的真实成效很难令人满意。要提高对农民普法教育的实效必须分析其制约因素。影响农村普法教育实效的制 约因素可概括为:政府的双重角色、负面影响;政府所宣传的“正式规则”同农民传统习惯的差距;宣传方式的工具主 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咸杰 《社科纵横》2007,22(8):111-112
和谐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儒家对其推崇备至。和谐意识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和谐观。这表现在和谐与治道、和谐与情理法、和谐与无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 ,道德的失落和信仰的迷失实质上互为表里。实施以德治国必须解决社会信仰问题 ,能否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 ,应注意体制、政策的道德基础 ;其次 ,加强干部道德建设 ;第三 ,改善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主要因素有 :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农民对法律的需求 ,国家法对农村的渗透力有限 ,执法、司法不公与腐败影响了农民法治信仰的建立 ,普法宣传活动未能抓住农民法治启蒙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审判机关是司法独立的唯一主体。宪法规定的独立审判过于笼统 ,应该强调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独立和法官的独立。在目前条件下 ,实现司法独立应注意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改革法院设立体制 ;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 ;建立法官任期终身制度和司法经费的统筹制度  相似文献   
9.
没有法治的农村就没有法治的国家,实现法治目标,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不可或缺。要培植农民的法治信仰,必须首先探寻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立法本土化程度的影响、权力私有化程度的影响及普法契合性程度的影响等制约农民法治信仰确立的因素,才能使对农民的普法工作有针对性,真正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社会法律问题。关键是在基因研究中 ,要坚决防止具有遗传学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歧视。因为人类基因组是构成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单位 ,它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 ,无论它们的遗传特征如何 ,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都应当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