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十月革命道路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的道路一直是现代国际共运中有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列宁同考茨基的争论,中共与苏共的争论,“西欧共产主义”引起的争论,其核心问题之一都是要不要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些争论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还由于对以下两个问题存有尖锐分歧:(一)什么是十月革命的道路?(二)如何估计十月革命道路的国际意义?当然,详细探讨这些问题不是作者力能胜任的,但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对此作点分析研究,也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在俄罗斯大地上胜利已经70多年了,但落后的俄国为什么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所争议。有人说,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准备了前提条件。有人说,十月革命“是一个秘密阴谋,只有几千人参加”。前一种观点早为孟什维克所驳斥,后一种观点亦为列宁所批判,而现实也驳倒了这两种看法。如果仔细研究十月革命的历  相似文献   
3.
<正> 列宁一贯强调十月革命的特点。一九一八年一月布列斯特和约辩论期间,一九一九年三月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列宁多次分析过俄国革命的特点及其胜利的特殊条件。一九二三年春天,列宁又针对苏汉诺夫论革命的札记,在其最后遗嘱性的几篇著作中,进一步指明了俄同革命的特点。他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的历史状況,俄国革命不免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显得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转向东方国家时这些特殊性又会带有某些局部的新东西。”遗憾的是,列宁的教诲并没有引起后来政治家、历史家  相似文献   
4.
世界现代史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下,它萌芽生长,如今已鲜花盛开。1979年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正式成立,会员达150余人,全国从事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约有500人左右。三十五年中,相继出版了几部自编教材,发表论文资料6(?)95篇,译文4709篇。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即这些国家都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革命前,这些国家前资本主义关系比较严重,直接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而民主革命胜利后便立即转向了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一方面,俄国革命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东欧、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俄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更没有取得政权,但却在短时期内把革命推进到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并取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本文试图研究、探讨这个问题,目的是从革命进程角度说明十月革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和评价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所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呢?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进行着热烈争论。从最近我国史学界、经济学界讨论的情况看,分歧是多方面的,对立是尖锐的。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搞清楚两个问题,才能对战时共产主义作出较正确评价,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这两个问题是:(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情况,(二)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总结。下面,本人根据接触的有限材料,试对这两个问题作一初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下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意见,但对列宁思想的演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人愿就这些问题略述管见,希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各国政府及有关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都十分重视对“二战史”的研究。大战结束不久,一部分档案材料和著作即开始问世;六十年代以来,大量档案材料陆续公布,各种回忆录,各方面的专著亦迭连出版。1967年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国际委员会》,有40多个国家参加。“二战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我国史学工作者也十分注意“二战史”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前期,就曾开展过有关二次大战问题的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史学工作者以新的战斗姿态投入了“二战  相似文献   
9.
英国政府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所推行的绥靖政策,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世人共知的。近四十年来,有关的档案文件陆续公布,研究著作迭连问世,这一政策的许多方面,被人们探讨再探讨,评述再评述。可是直到今天,绥靖政策的许多问题依然存有重大争议和分歧,关于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鲜明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希特勒提前发动战争的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材料所证实,也为更多的人们所承认。但是,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少人引用旁证材料较多,而忽视主要证据的研究。在分析希特勒提前发动战争的原因时,一些西方史学家又偏重强调波兰执政者的“顽固态度”和英国人的“公开对抗”,而不去深究希特勒的种种考虑。现在,既然人们都认为希特勒召集的三次会议对其准备发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仔细研究分析一下这三次会议的内容,必将有助于弄清希特勒提前发动战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