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认识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国有经济结构,需要对大量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和逻辑加工,在对国有经济结构的理性认识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营形式等做出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程为研究国有经济结构提供了实践基础.《资本论》所持的唯物史观立场、使用的辨证逻辑思维方法则,是其研究所需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石中英  张夏青 《学术界》2008,(3):273-279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社会综合发展理论(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到人的发展理论(发展=人的发展=学习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逐渐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只关注发展的进步性到关注发展的代价,最终认识到发展是一个通过付出和扬弃代价以寻求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品格教育复兴的实践表明,品格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可以“有所为”的选择,但品格教育不是包治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痼疾的万能良药,品格教育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作为品格教育基础的德性伦理的局限当中。深入分析与批判品格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将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更为全面地看待和认识品格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品格教育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新时代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又要结合新时代信息化、现代化以及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以原创微视频为手段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讲述身边故事,展现微观社会生活百态,既能实现课程与生活对接,真实情感与艺术设计相匹配,故事表达与自我认知相结合,又能够紧跟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形势,符合信息时代对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