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离开亚特兰大》是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塔亚丽·琼斯的处女作,该小说讲述了三个非裔美国儿童在"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期间的悲苦生活和他们在死亡阴影下对爱、友情与安全感的渴望,以及在挣扎中求成长的迫切愿望.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将整个生态环境视为一个由家庭子系统、学校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对受到"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影响的三个儿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儿童身心尚未成熟时,其身心发展主要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并指出这三个子系统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爱"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以贯之。她的小说,强调黑人的自爱、互爱,更强调超越种族隔阂和文化疆域之爱。在莫里森的思想中,"爱"是解决种族、性别、文化冲突的途径,爱可以打破两性壁垒、种族隔阂和文化界域,达成两性融合、种族平等和文化和谐。莫里森的小说以"爱"为主题,带有种族文化背景,实际是对种族冲突历史的文学解读和爱意观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凭借自己的切身经验,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从早期、中期到后期的创作中,虽然一直秉承女性主义的立场与视角,但是女性人物的形象已经悄然发生了变迁。作家思想也随之演变,即从揭露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黑人心灵的扭曲,到展现黑人女性用自我放纵的极端方式反抗性别不公正,再到含蓄地提出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大同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宏薇 《学术交流》2003,(4):133-136
《苔丝》是英国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 ,《觉醒》则是同时代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力作。它们分别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苔丝和艾德娜的悲剧故事。苔丝与艾德娜的悲剧虽然存在着阶级与性格的因素 ,但在两人的悲剧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共同因素却是父权制度或男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主要包括教育目标、学校课程目标、学校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各层次目标之间具有双向的动态的复杂的关系。认清三各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学校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