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中共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前的四年时间里 ,湖北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工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 ,经济状况极端恶化 ,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绝境。究其原因 ,主要是 :国民政府军费开支骤增 ;美国在经济上的殖民主义统治 ;官僚资本的垄断掠夺 ;政府利用币制改革盘剥人民。  相似文献   
2.
许继慎     
许继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 (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许继慎同志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一个中农家庭。1919年在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务委员,任联络部长。1924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经蒋先云同志介绍,接近了当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对恩来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严于律己的精神十分钦佩。在周恩来同志的教育培植下,他于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黄埔军校共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战略方针,从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前后经历了22年之久的曲折历程。回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曲折历程,探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延误的原因,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扭住经济建设不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排除“左”的错误干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一九一一年二月八日诞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二六年九月在木石港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年三月秘密参加赤卫队,一九二九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月参加红军,先后任连党支部书记,连指导员、营党代表、营长等职,参加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多次荣立战功。一九三三年四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进红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指导员。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长征,先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胜利到达陕北后,黄骅奉调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干部团政治委员。一九三七年八月随干部团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月十六、十七日,是武汉解放三十五周年.笔者将手头资料整理成文,以资纪念.黎明前的激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东北全境,华北大部以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从而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即时发出进军江南,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雄师百万,挥师南下.  相似文献   
6.
(一)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们采取符合中国特点的步骤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
何羽道     
何羽道同志,原名远耀,字翼人,号苍皋,化名胡文卿,1882年7月22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南河头兰家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在亲友资助下就学私塾。1903年中了秀才,随后进汉阳府中学前堂读书。学习期间,逐步树立了民族革命思想,认识到,非革命不能救亡图存。为了寄托自己的革命理想,他以“保障民权,羽翼人道”之意更名。 1906年,何羽道东渡日本,后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在日本求学前后达十一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信徒。 1912年,何羽道回国,在武昌民政长公署任职。因揭发官吏贪污行为,为层层庇护而不得结果,遂愤而辞职,再度赴日学习。 1917年何羽道二次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在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8.
1945年 8月16日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25日 国民党第六战区接管敌方物质委员会成立,孙蔚如兼主委,王东原任副主委,林逸民代理主委主持工作。 下旬 新四军第五师代表杨经曲进入武汉。 9月13日 孙蔚如令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任武汉区日军总授降官。是日,王乘舰抵武昌,国民党六十六军、九十二军分驻汉口、武昌。 14日 国民党军委会任命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兼任武汉警备总司令。 17日 孙蔚如、王东元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委邵华等二十余人,乘轮船抵汉。同日接收日伪省政府公物完毕。 18日 下午三时,在中山公园举行授降典礼。孙蔚如和罔布直三郎(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在授降堂签字。日军第六方面军十五万多人向国民党投降。 25日 国民党军解除武汉地区日军三万三千余人的全部武装,接收日军在汉仓库百余所。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看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加以阻止,就积极策划“和平”阴谋,以此欺骗人民,争取喘息时机,妄图挽救其垂死的命运.这时(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到一九四九年二月),由湖北省参议会发动的“和平运动”,震动全国.当时华中各省市纷纷响应,蒋介石被迫发表元旦求和声明,随即“引退”,当时驻汉口的华中剿总白崇禧利用“和平运动”,逼蒋介石下野,拥李宗仁上台;而湖北社会贤达发动“和平运动”则顺应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善良愿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一湖北“和平运动”,是社会贤达顺应湖北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通过民意机构发起的.一九四八年冬,随着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的胜利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国民党在战略上已宣告失败,长江以北全线溃退,长江以南无力组织防御力量,人民解放军百余万饮马长江,南京已微闻枪声.此时,国民党内部更加分崩离析,蒋、桂之间矛盾尖锐,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盾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看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加以阻止,就积极策划“和平”,阴谋,与中共周旋,妄图争得喘息时机,实现“隔江而治”的秋梦。为此,南京国民政府总统蒋分石于1949年1月1日发表“求和”文告,表示愿与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并假意表示:“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发表“引退”文告,宣布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本文试图透过国共两党在大陆最后一次较量的事实,剖析蒋分石“引退”原因,进而认识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