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场上多数增材制造设备成型加工时材料单一,成型件功能单一等缺点,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基于数字化光处理技术(DLP)的多材料增材制造系统。在分析传统数字光处理技术工艺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多材料线性切换装置和清理装置,并搭建相关的成型系统平台;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作为控制系统核心,编写上位机程序,Arduino做下位机运动控制,建立从机电设计到多材料工艺过程一体化策略。课题组使用商业光敏树脂应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层厚及成型件尺寸的精确控制和打印切换功能。系统能实现多材料加工成型,打印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器件。  相似文献   
2.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生态混凝土具有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控制城市水体污染、维持城市水资源平衡、调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改善道路行使环境,以及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等生态环境特性,建议应用于城市路地面建设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意 《经营管理者》2012,(9X):377-377
保持脑功能在人的一生中都处于健康活跃状态,是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目标。研究表明,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保持脑的健康和活力。最近研究发现运动能延缓阿尔采默病发病,并且能减少一般性痴呆发病率。动物模型研究也显示,规律性运动和丰富多彩的环境,能增加实验动物脑神经元的存活,对抗脑损伤,促进脑血管增生,刺激神经元发生,提高学习,并且有助于维护老年阶段的认知能力。自主运动能增加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以及其他生长因子,并刺激神经细胞发生、加强脑抗损伤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并改善心情。另外,运动还可以促进利于脑功能重塑过程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生态混凝土具有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控制城市水体污染、维持城市水资源平衡、调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改善道路行使环境,以及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等生态环境特性,建议应用于城市路地面建设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浙江省龙泉市龙渊镇 (城关镇)城区农民分发农村集体土地补偿金产生了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反应强烈,笔者为此作了专门的调查。 一、分发上地补偿金确实 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龙渊镇城区片从1995年至2000年上半年农村集体上地被国家征用达1200余亩,为城市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国家给予了3750多万元的补偿(已经到位1500多万元,即将到位2250多万元)。如此巨额资金的流入,由于监督与管理措施没有跟上,由农民自行处置,结果是一个字“分”,但分却分出如下问题: l、严重削弱了集体…  相似文献   
6.
7.
8.
审美自律和文化生产独立本是现代性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现代性美学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掩饰社会冲突并合法化现存等级秩序的经典方式。现代性美学否定日常生活,推崇形式自律的审美原则,通过艺术制度和学校教育使之合法化。布尔迪厄对待文化自律性和大众文化前后矛盾的态度牵涉到美学、文化生产、文化价值、知识分子角色等相关问题,折射出知识分子和大众文化的微妙关系。反思自律性这个现代性文化中曾经自明的公理,有益于我们解读当下消费社会中的诸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有研究表明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会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12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公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胁评估是否以及如何对焦虑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公众对新冠感染威胁严重性的感知正向影响心理焦虑,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威胁易感性仅能通过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焦虑产生正向影响;(3)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和威胁严重性对焦虑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当代艺术的社会转向而兴起的新型公共艺术,即参与式艺术,应用跨学科方法介入公共生活,重建艺术与社会、自然的关系,重置“何为艺术”的问题。但是,从“物性”视角剖析新型公共艺术的物性维度和实践机制在此前的公共艺术讨论中尚未得到充分展开。首先,新型公共艺术的“关系美学”强调现场性场域感知,这一新感性机制可追溯到由极简主义艺术推动的交互性场域感知和情境中的物性呈现。其次,新型公共艺术对“地方”“在地性”的重视,既源于全球化、数字化时代艺术对“本土性”和“地方性”的追溯,也呈现出当代特定场域艺术对现场、场所情境的现象学关怀,更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公共性转向和重塑公共生活空间的诉求,因而不能仅满足于话语型“关系美学”的揭示。再次,新型公共艺术在“地方”场所的具身性实践,打开“地方”的自然与文化生态褶皱,在特定情境中凸显出新的物感关系,实现文化档案库与世俗生活的交换,这是对艺术物和艺术观念的双重解码与再编码。最后,借助思辨实在论等新物质主义思想视域,对新型公共艺术审美机制的阐释,将走向直面“人—技术—物”相关联的物美学,关注公共艺术对当代生活中人与物的生存论危机的呈现,并朝向人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