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学说自东汉后期传入我国,经魏、晋、南北朝,得到飞速发展,佛教理论日新月异,佛寺数量与日俱增,寺院钟声远播十余里。至隋唐,中国佛学的发展,可谓达到鼎盛时期。然而,在唐末以后,却骤然衰微下去。宋以后虽还有大量佛寺和僧侣,但佛学学说却毫无新意,只不过是重复以前的旧说而已。佛学理论的这种升降浮沉,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2.
张春波 《回族研究》2012,(4):107-109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围绕文本《回族民间故事选》,梳理回族民间故事传播形式由口口相传到文本传播的转变,探讨文本作为有效的媒介之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作用。重点从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参与以及民族的文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民族认同的最高形态是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易立春  张春波 《职业》2014,(6):46-46
随着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开展,技工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试点也在同时进行。本文对中技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促进中技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张春波 《社区》2010,(2):26-26
人们总把那种讲求甜美、和睦而又极温柔、细腻的生活情调称之为温馨。温馨二字的内涵太丰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知其中的美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在发展物质生产和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和改善人的精神素质。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除了具有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我认为,教育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各个组成部分中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和改善学校文明单位建设,探索精神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近现代史知识为基础,明确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个历史选择为教育目标。通过对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体系演进的总结,明了《纲要》课的授课逻辑,认为学校历史教育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目的基础上,要注重有序衔接,做到小学要"活",中学要"静",大学要"动",由此实现历史教学特别是《纲要》课教学由知晓"是什么",向思考"为什么"转变。  相似文献   
7.
秋到拉萨河     
张春波 《社区》2014,(26):32-32
秋天,来到拉萨。汽车沿着拉萨河行驶。透过车窗,你会觉得雪域古城的秋更为明净,更为清爽,于是那些烦躁、浮华、欲念皆随窗外的景物一一远逝。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也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车在拉萨河谷处停了下来,我们将顺着拉萨河徒步而行,尽情品味这迷人的秋色。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因此,要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联想教学和参与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1联想教学法:联想是一种推进思维形式,它是一种由一推一或是举一反三的推理。在教学中采用联想教学法,学生通过联想使各知识点均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增强解题信心,保证学生解题时井然有序,提高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着重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和对学生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尤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增强民族意识,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