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教育思想论述是当今教育思想理论的重要宝库。文章从六个方面详实分析了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特质,认为它具有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性等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江泽民有关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基本功能论述的重要意义,认为它进一步凸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令人欣慰地看到,新课程标准植根于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面向全体"大众"而不是少数"精英".学生中"待优生"的现象一直是令广大教育者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与此相对应 ,中国的教育模式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由素质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逻辑理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转化、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其生成逻辑;以战略地位论、价值目标论、根本原则论、内容体系论为整体布局,构建出严密的结构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构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答卷、标定新时代青年成长奋斗的新方向是其价值逻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系统分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精髓要义,对于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党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的曲折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之前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纵深发展四个阶段。 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时代同进步,与青年同发展,积累了坚持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引领、坚持马克 思主义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坚持以全面发展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心思想、坚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内容方法 的与时俱进、坚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虚功实做、实功细作等基本的实践经验。 深刻分析这些宝贵经验背后的历史逻辑,对 于开创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获得实效性,不能仅限于教育内容的改进,也不能止于教育形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理念的明晰把握和贯彻。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已成事实与必然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文化历史坚守的虚无、普世价值认知的错位、文化和价值共识的人为障碍这3个核心理念的挑战。要及时而有效地应对这3大挑战,就要在教育观念上牢固树立4个方面的价值选择:捍卫文化传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批判西方普世的虚假性与欺骗性、确认文化共识的协商性与必然性、推动核心价值的主导性与引领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江泽民有关人的全面发展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并对教师学生科研一体化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工科学生必须大力加强工程素质的培养,并简要论述了工程素质的内涵;提出教师学生科研一体化是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对教师学生科研一体化的目标模式、制度模式、阵地模式和载体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价值理念要从适应论到超越论飞跃;第二,教育质量观念要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第三,教育本土化理念要向教育国际化转变;第四,要树立以创造、创新与创业为特征的"三创教育"理念;第五,要树立教育产业及其经营管理理念。只有理念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