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3篇
综合类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吊屈原赋》最早著录于《史记》、《汉书》贾谊本传。后昭明太子箫统合《史》《汉》叙说一节为序,以《吊屈原文》作题收入《文选》“吊文”类。宋朱熹则易名为《吊屈原赋》,再收入其《楚辞集注》“楚辞后语”中。据本传,该赋是“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的“自喻”之作。因而,《吊屈原赋》向以继承并发扬屈原精神而公认为是汉代赋作的各篇。但笔者在仔细研读了该赋之后,觉得过去对它的肯定实有不当。今不揣谫陋,略述咫见谀闻,为臆说者四,以就正于海内明哲。  相似文献   
2.
1.建立信任 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对于很多领导来说。表现自己的脆弱是很难受的事情。因为他们养成了在困难面前展现力量和信心的习惯。在很多情况下这当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当犹豫的团队成员需要他们的领导率先脱光衣服、跳进冷水中展示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时。这些高尚行为就必须弱化。  相似文献   
3.
《“双卿”其人有无考》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阅《苏州大学学报》,见张国擎作《“双卿”其人有无考》,认为清初女词人贺双卿並无其人。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谨申理如下,聊作质疑。按张说实出于二十年代末胡适所写《贺双卿考》一文。胡适根据史震林《西青散记》中的“眼中无剑仙,意中须有《红线传》”以及双卿自谓“夫双卿犹梦耳”等语,便断定贺双卿是虚假人物。后来便有人出来响应,都把贺双卿说成是子虚乌有式的人物。其实,史震林在《西青散记》中所说的那些並不足以表明贺双卿是虚构人物。较有权威性的乾隆年间所修《金坛县志》,早有贺双卿其人其事。乾隆时距贺双卿时代甚近,其所记双卿事虽多采自  相似文献   
4.
《离骚》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又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又云:“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脩”一词,《离骚》中凡三见。王逸注谓:“灵,神也;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楚辞章句》)朱熹的说法同王逸基本相似:“灵脩,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称,亦耗词以寓意于君也。”(《楚辞集注》)清代楚辞研究者亦认为:“灵,善也;脩,长也。称君为灵脩者,祝其所为善而国祚长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灵脩者,大夫颂其君之词,即借以为称其君之词。”(王邦采:《离骚汇  相似文献   
5.
张永鑫 《人才瞭望》2005,(11):99-99
员工的真话不一定就是真知灼见,但一定是肺腑之言。员工的真话价值如何?从下列几个案例可见一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司才会  相似文献   
6.
张永鑫 《人才瞭望》2006,(10):90-9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狐狸都乐意跟狐狸呆在一起。如果你是想要成功的人,那就应该像磁石一样麓展你的魅力,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把那些与你思想一致的人和事物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来。  相似文献   
7.
《离骚》研究,历经千年,前辈先贤,功绩煌煌。近在执鞭之余,研读《离骚》,似有所得,亦有所疑。因此泛览各家著述,参酌诸说异同,随手写成札记,积得数条。刘勰曾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文心雕龙·序志》)因名之为《<离骚>斟酌书》。今不揣譾陋,列条录出,疏谬之处,以俟来哲。一《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是。游国恩先生在《楚辞概论》中独创新说:“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力依游国恩先生的说法,《离骚》可能本来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  相似文献   
8.
注骚宏论,浩若烟海。执鞭之余,读骚所得,取名为《〈离骚〉斟酌书》。刘勰有言:“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  相似文献   
9.
红楼人物,早已脍炙人口,传诵不绝。而薛宝钗尤是红楼中的佼佼者。自红偻一书风靡以来,评论宝钗之文,可谓汗牛充栋,难以计量;真知灼见,俯拾即是。自不必再费笔墨,多作饶舌。本文所题《宝钗“首饰”考》,只是一奋私臆,供大方之家一晒,而无竦动时听,标新立异之意。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特别提醒读者,薛宝钗是并不穿  相似文献   
10.
《诗·邶风·静女》是一首脍炙人口、千古争唱的优美情诗。诗虽三章、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先说第一章,“静女其姝”句,便诸说有异。“静”应是“竫”的假意。但《说文》又云:“静,采也。从青争声。”段注引《考工记》云:“言画绘之事”;“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又《说文》云:青,东方色也。”所以“静“在此专指姑娘的容色,而非指气度。至于“姝”,《说文》云:“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